上證50指數今日早盤再創年內新高,而另外一邊,創業板慘跌不止,A股權重藍籌股與小盤股之間的走勢分化不斷加劇。
上證50早盤一度上漲1.13%,報2435.48點,創去年12月以來新高。成份股集體走強,浦發銀行大漲4%,保利地產漲逾3%,招商銀行、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信銀行漲逾2%。
與此同時,創業板跌幅擴大至1.7%,或將創出2015年2月以來最低收盤水平。
下圖顯示,四大指數5日走勢對比圖(藍線為上證50,黃線為創業板指數)。
個股傷亡慘重
自從4月金融監管風暴來襲,中國股市持續調整走弱,但市場下跌結構分化明顯。就上證指數而言,雖然市場整體跌幅不到10%,指數從年初到現在基本走平,但實際上有些股票跌幅已達到30%甚至更多。
本周以來,上證指數維持窄幅震蕩,最近兩個交易日甚至連續收紅,但個股卻傷亡慘重。
約88%的個股在近三日出現累計下跌。據Wind數據顯示,剔除5月份上市新股及停牌個股,在2900多只個股中,近三日漲幅超過10%的個股僅9只,漲幅在0~10%的個股有342只,其余個股均出現下跌,其中跌幅大于10%的個股近400只,跌幅超過20%的個股亦有10只。(下圖顯示近三日A股漲跌幅分布)
隨著近段時間以來市場的連續下跌,不少個股均創出階段新低,甚至近年來新低。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1213只股創出2638點以來新低,其中甚至有382只個股創2014年5月以來新低,而三年前的今天正是上一輪牛市的起點。雖然當前滬指仍在3000點之上,而不少個股卻在熊市中煎熬。
華寶證券分析師宋祖強認為,經濟大周期向下以及龍頭企業成本規模優勢帶來大小企業業績分化、而股市前期給予中小成長股過多的期待估值相對大盤龍頭估值更高,加上監管趨嚴,都導致了龍頭股和非龍頭股的分化現象:
(1)經濟分化的原因在于全球經濟大周期性低潮和小企業業績彈性更大,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小型企業由于增量空間較大,業績自然好,然而在經濟下滑后,整個市場中經濟發展空間被關閉,這個時候大企業的規模優勢和成本優勢顯示出來,從而呈現出馬太效應。
(2)股市龍頭股上漲,除了有經濟基本面更優的原因外,估值修復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在過去中小企業高成長時候,容易給予中小企業更加高的估值,而大企業成長速度和業績彈性較小,市場給予的估值相對較低,現在基本面相對優勢反轉后,估值也將面臨反轉。
(3)并購優質項目的減少以及外延并購的監管加速了中小企業成長速度的回落,這也會同時加速中小企業的估值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