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環保部通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5月19日,23個督查組共檢查327家企業(單位),發現242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約占檢查總數的74.0%。
存在問題的企業中,“散亂污”問題企業79家,未安裝污染治理設施的31家,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的23家,涉嫌在線監測弄虛作假的1家,存在VOCs治理問題的32家,防揚塵措施不完善的27家,存在其他問題的49家。
今年4月,環保部從全國抽調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強化督查被認為是環境保護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
5月2日以來,環保部已先后發布了12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督查結果顯示,存在環境問題企業占督查組檢查企業的比例較高,比例均在60%以上。
據環保部介紹,5月1日至15日期間,23個督查組共檢查4328家企業(單位),發現3016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約占檢查總數的69.7%。
同時,環保部強化督查行動主要對7個方面進行督查,包括相關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任務情況,固定污染源環保設施運行及達標排放情況,“高架源”自動監測設施安裝、聯網及運行情況,“散亂污”企業排查、取締情況,錯峰生產企業停產、限產措施執行情況,涉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企業治理設施安裝運行情況等。
記者注意到,在督查組發現的問題中,以“散亂污”問題為主。
“散亂污數量比較多,之前很多都是在環保手續方面存在很多問題,環保部門對他們的情況掌握得不是很到位,后續監管難度大。下一步應加大公眾參與度。”馬軍說。
近年來,隨著環保執法力度不斷加大,阻擾環保執法的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但是,環保執法部門的這種尷尬并沒有完全化解。
近期,從環保部各督查組反饋情況看,又出現7起拒絕檢查、阻礙執法事件,其中僅邯鄲市一地就占了3起。
對此,環保部要求,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嚴肅處理拒絕、阻礙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行為,要發生一起、嚴厲查處一起,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