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日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從政策機制層面進一步肯定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央行稱,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為金融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給金融安全帶來新的挑戰。央行將組織力量深入研究金融科技發展對貨幣政策、金融市場、金融穩定、支付清算等領域的影響,切實做好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戰略規劃與政策指引。
東方證券分析人士認為,央行金融科技委員會的成立,對于未來數據共享機制的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的完善以及產學研用全方位的攜手都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對于什么是“金融科技”,目前還沒有官方定義,在央行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伍旭川看來,金融科技是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數字貨幣、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術創新,全面應用于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六大金融領域,是金融業未來的趨勢。
央行行長周小川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表達對包括數字貨幣在內的金融科技的支持態度。由此,市場人士更加看好金融科技加速發展背后的萬億級市場。艾瑞咨詢日前發布報告稱,預計到2020年,中國金融科技在互聯網金融核心業務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2萬億
中國的金融科技雖然起步稍晚,但成就令國際市場驚嘆。全球金融科技前10名公司中,有5家來自中國。分析人士表示,在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過程中,資本無疑成為最大的助力,中國投資者對于金融科技的興趣遠超全球同行。
根據零壹財經投融資數據庫的監測,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公司拿到504筆共計1177億元投資,中國的融資筆數占比56%,融資金額更是占到78%。可以說,中國是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資當之無愧的領頭羊,美國和印度分別位列第二、第三。
埃森哲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總額從17.91億美元增長到232億美元,增長接近12倍;2016年亞太地區金融科技投資總額從2015年的52億美元迅速升至112億美元,其中中國區域的投資達到了102億美元,貢獻了亞太地區投資總額的九成。
畢馬威合伙人、全球Fintech領導者Ian Pollari公開表示,“今年是投資者希望收獲過去四五年投資項目收益的一年,Fintech創業公司的規模和自身的能力將是吸引后續投資的關鍵。”
華創資本管理合伙人吳海燕堅定地看好金融科技,并認為“這個領域可以有十年以上的投資機會”。吳海燕稱,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將越來越緊密。“比如說,金融機構過去的IT系統已經不能支撐現在的發展,他們本身對于技術,包括對于互聯網技術、數據技術、更好的IP系統的需求突然變得多起來,甚至可能主動地從技術上,甚至業務上尋求跟民營企業合作,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