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產業(yè)在線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空調總庫存超過4000萬臺,預計5月底將攀升到4300萬-4500萬臺的高位。而在空調行業(yè)中,4000萬臺庫存被普遍認為是空調行業(yè)的生死線。
對于2017年空調庫存壓力狀況,業(yè)界存在對立的兩種意見;一方認為,今夏旺季空調高庫存將得以釋放,空調4000萬臺庫存仍屬合理范圍;另一方則認為,空調企業(yè)用押寶方式豪賭今夏,風險非常大。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fā)布的報告,2016年,房地產交易高位運行,50個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增長超兩成,絕對量創(chuàng)歷史同期新高。受此影響,數據顯示,在2016年地產銷量大增的帶動下,2016年下半年起,空調終端零售持續(xù)改善。
不過,根據產業(yè)在線此前透露的數據,空調庫存情況卻不容樂觀。
數據顯示,自2016年11月份開始,空調業(yè)庫存增長斜率快速向上,出現較為顯著增加。根據產業(yè)在線統(tǒng)計的庫存數據,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空調總庫存超過4000萬臺的警戒線,預計5月底庫存會攀升至4300萬臺至4500萬臺,大大高出同期庫存水平。
其中,今年一季度,來自中怡康的推總數據顯示,空調零售量規(guī)模達到934.55萬臺,同步增長32.21%,零售額約為333.77億元,同比增長35.73%,增速遠超行業(yè)以及冰箱、洗衣機另兩大白電品類。
從部分上市空調企業(yè)呈現的最新報表數據來看,其庫存量確實有所攀升。以格力為例,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其庫存金額為134.22億元,同比增加了80.80億元。一季度報顯示,格力八成以上的營收都來自于空調業(yè)務,因此格力庫存金額的增加,難免是由于空調產品備貨所致。
產業(yè)在線的數據還顯示,工廠庫存近1000萬臺,可見4000萬臺庫存主要是渠道庫存。格力電器、美菱電器一季報高速增長的數據也能顯示渠道空調補庫存的跡象。而經銷商積極補庫存的主要驅動因素是空調終端市場的熱銷。
盡管空調庫存量達4000萬臺,可空調的銷售旺季畢竟還沒到來,因此幾家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的空調廠商均表示并無過多擔心。
據青島海爾年報透露,其已確定將新增1500萬套空調產能,主要布局在華南、中南、華中的互聯(lián)工廠升級,全部采取智能制造,產品集中于高端定制化需求。互聯(lián)工廠使得海爾能夠實現用戶網上下單,工廠通過大數據進行大規(guī)模定制生產。這也是家電廠商應對庫存問題的解決途徑之一。
長虹空調媒介負責人羅慶彬表示,近年來,空調的迭代日益頻繁,因此企業(yè)需要不停地研發(fā)、生產新品,才能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因此長虹空調的產線仍處于不停產狀態(tài),才能及時補充貨源。
可見,廠商對目前高庫存現象持樂觀態(tài)度,他們認為,這處于合理范圍。支持企業(yè)做出豪賭的除了預期的炎熱天氣,還有龐大的“換機”市場。據悉,2004年至2006年是中國城市的空調普及年,全國共銷售空調約5000萬臺,根據8年至10年的使用周期,這批空調已進入“高齡”甚至“超期服役”階段,故障發(fā)生率將顯著提高,更新?lián)Q代需求增大。
蘇寧易購集團電器公司總裁助理吳丁劍告訴記者,隨著空調行業(yè)的整體升級,當前消費也進入了換新季,很多8~10年前的老用戶成為“換新剛需”。蘇寧今年3月發(fā)布的《2017行業(yè)白皮書》也顯示,高達70%的換新人群,對空調功能的第一訴求將從冷暖轉為健康,并更多關注節(jié)能、舒適、智能化與個性化外觀。
正如上述格力市場負責人所說,智能、自清洗等賣點成為空調行業(yè)的升級方向之一,廠商也在大力發(fā)展并寄希望于借此進一步激發(fā)消費者升級換代需求。以“五一”市場期間的智能產品為例,中怡康的數據顯示,智能空調占線下市場的零售量、零售額份額分別為23.3%,26.8%,零售量、零售額同比增速分別為37.3%、41.8%;智能空調占線上市場的零售量、零售額份額分別為48.2%、51.7%,零售量、零售額同比增速分別為197.6%、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