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聯運是一種高效的貨運組織方式,但我國卻發展滯后。我國推進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促進物流降本增效,潛力巨大、大有可為。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18日表示,近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部、中國鐵總聯合印發《“十三五”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描繪出未來我國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的發展藍圖,明確了“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
數據顯示,鐵路運輸成本只有公路的1/4—1/3。但2016年我國鐵路貨運比重僅為7.6%,與美國、歐盟等國家40%左右的鐵路貨運比重差距明顯。此外,國際上港口集裝箱的海鐵聯運比例通常在20%左右,美國為40%,印度也達25%,而我國僅為2.6%。
根據《規劃》,力爭到2020年,我國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基礎網絡更加高效完善,集裝箱運量快速增長,先進技術模式廣泛應用,綜合效率效益顯著提升。國際班列、鐵水聯運班列、快速班列等快速發展,集裝箱運量達到鐵路貨運量20%左右,其中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0%以上,中歐班列年開行5000列左右,成為鐵路貨運增長的新引擎。
《規劃》還明確了5項重點任務:
一是完善聯運通道功能。提升傳統運輸通道能力,研究構建北京—天津—沈陽—哈爾濱、北京—上海等雙層集裝箱運輸通道,有序推進面向全球、連接內陸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
二是加強綜合樞紐建設。優化集裝箱場站布局,強化樞紐銜接配套;加快推進上海、寧波舟山、廣州等港口疏港鐵路建設;推進內陸港建設,打造完整的國際聯運和鐵水聯運系統,促進一體化通關。
三是擴大服務有效供給。強化多式聯運組織銜接,打造國際聯運鏈條,加強鐵水聯運銜接,優化公鐵聯運模式;創新鐵路服務方式,完善集裝箱供需體系,加強運輸時效性管理。
四是加快技術裝備升級。大力發展20、40英尺國際標準集裝箱,研發應用適應市場需求的內陸集裝箱,重點發展集裝箱專用車,實現箱車裝備均衡發展;加快研發多式聯運設施設備。
五是推動信息開放共享。構建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加強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建立鐵水聯運信息共享機制;打造“互聯網+”服務模式,研究開發面向客戶的多樣化信息服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