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滬深兩市習慣性低開后,探底回升。滬指盤中曾一度下探至3016.53點,再次刷新本輪調整新低;創業板下探至1727.58點,刷新股災底以來新低。隨后,在雄安、一帶一路、港口等板塊的帶動下,滬指率先拉升翻紅,深成指和創業板指也隨之回到紅盤。
階段性底部或已呈現
針對近期大盤的大幅回調,分析認為,年報行情結束后,市場缺乏抓手和可持續性炒作的題材,加上金融監管趨嚴已經成為市場共識以及美聯儲6月份大概率將加息,導致市場投資者普遍情緒不高,抄底意愿不強,對后市過于謹慎。此次滬深止跌回升,顯示出了在極度恐慌情緒充分釋放后,市場的多空力量對比正在悄悄的發生變化。
同時,作為最了解上市公司的群體,產業資本的行為直接反應出其對公司股價的態度,再結合歷史走勢規律來看,大股東密集增持雖然一時間不足以扭轉市場整體頹勢,但往往也意味著公司股價已接近底部,并向市場傳遞出大盤階段性底部的信號。
被錯殺優質成長度值得關注
隨著這一輪大盤的下調,不少個股也隨波逐流出現大幅下跌跡象,甚至有不少個股創下股災底新低。據wind數據顯示,自4月初以來,有757只個股跌幅超過20%,其中,*ST大成、能科股份(39.91 -0.94%,買入)、超訊通信(61.45 +2.06%,買入)三只個股跌幅超過50%,上海天祥、朗源股份(8.39 +0.60%,買入)、皮阿諾(75.30 +0.27%,買入)等14只個股跌幅超過40%。
仔細觀察發現,在本輪大盤調整過程,跌幅較大主要以次新股、ST板塊、以及一季度業績大幅下降的個股為主,不過,也存在不少個股業績增長不錯卻遭到大幅殺跌。
分析認為,每一輪急殺跌都是機會蘊藏的時候,接下來一段時間,需要更多從自下而上尋找優質錯殺個股,逢低買入。鑒于目前階段性底部已經逐步顯現,業績的確定性以及估值的安全性再次成為優先考量的指標。
為此,我們可以參考公司年報與一季度凈利、市盈率等條件對本次跌幅較大的個股進行篩選,進而發掘可能被錯殺優質成長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