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知識最新內容,
一.什么是股權分置?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如何?
所謂股權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暫不上市流通。股權分置問題是由于我國證券市場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設計上的局限所形成的制度性缺陷。截至2004年底,我國上市公司總股本為7149億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63.55;國有股份占非流通股份的74,占總股本的47。
二、股權分置帶來的后果是什么?
股權分置造成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極不合理、不規(guī)范,表現(xiàn)為:上市公司股權被人為地割裂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兩部分,非流通股股東持股比例較高,約為三分之二,并且通常處于控股地位。其結果是,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嚴重缺陷,容易產生"一股獨大"、甚至"一股獨霸"現(xiàn)象,使流通股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害。
三、股權分置問題的由來和發(fā)展是怎樣的?
股票知識方面,股權分置的由來和發(fā)展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股權分置問題的形成。我國證券市場在設立之初,對國有股流通問題總體上采取擱置的辦法,在事實上形成了股權分置的格局。
第二階段:通過國有股變現(xiàn)解決國企改革和發(fā)展資金需求的嘗試,開始觸動股權分置問題。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為了解決推進國有企業(yè)改革發(fā)展的資金需求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開始進行國有股減持的探索性嘗試。但由于實施方案與市場預期存在差距,試點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國務院頒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也是該思路的延續(xù),同樣由于市場效果不理想,于當年10月22日宣布暫停。

第三階段:作為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wěn)定發(fā)展的一項制度性變革,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正式被提上日程。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發(fā)布《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wěn)定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積極穩(wěn)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
以上就是股票知識的內容,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jīng)365官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