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你剁手了嗎?在我們忙著找東西買東西的時候,一串串刷新歷史數據的背后,除了數億消費者散兵游勇試的沖鋒,還有有組織有計劃的——刷單。
刷單代付人員是經過挑選的“有錢人”或財務人員,最后向電商部門匯報時是這樣的“我們已竭盡全力、全體出動,刷了近600萬的量”。
雙十一巨無霸單子
11月11日零點僅過去3分鐘時,阿里巴巴國內零售平臺交易總額突破百億元。最終,阿里巴巴交易總額史無前例的鎖定在1682億元,支付寶支付筆數達到了14.8億筆,支付峰值達到25.6萬筆/秒,產生的物流訂單量達到8.12億單。
阿里之外,京東也首次公布了自己的雙十一成交數據,下單金額高達1271億元。
據S介紹,其實在雙十一的4天前,他們已經進行了第一波刷單,金額大概在300萬左右,“
雙十一當天,天貓的數據一再刷新著朋友圈,S給記者留言“自己操作過才知道破億是多么虛偽的數字。”
商品的銷量也由0突然漲到20多
“雙十一”來臨之際,李競這樣的刷手群體“生意火爆”。調查發現,在多家刷單平臺,商家任意派單,刷手接單后,付款購買商品,與商家假聊、寫好評,商家再通過寄空包裹等形式完成運輸。每完成一單任務,刷手可獲得幾元的傭金。
真正蒙在鼓里的,則是以“銷量”“好評”作為購物參考的消費者。
提前在QQ群下發刷單任務
據了解,很多消費者之所以選擇天貓上的“家裝e站”,就是因為網上顯示的成交量比較高。據公開信息披露,家裝e站2015年宣布“雙十一”前8分鐘破億元,當天17點30分銷售額破兩億元;2016年宣布“雙十一”凌晨2分25秒破1億元。
刷單的具體套路又有哪些呢?
現在的刷單產業鏈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體系,從開小號,到注冊,到刷單,到簽收,到好評幾乎是一條龍的服務,專門從事刷單的人甚至有專門的名稱“刷子”,甚至有些貧困縣會有專門的產業集群,專門來進行刷單。
具體的刷單其實有著非常明確的套路,一般情況下電商平臺都會有專人來盯著刷單機制,所以之前比較盛行的機器刷單、電腦刷單都已經不再被采用了,反而改用人工刷單。
雙十一看似大大打折促銷,一律好評,背后卻是這樣的事實,剁手黨們看了有多寒心啊~人間哪有真情在,只有套路深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