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房價的持續高企,有人歡喜的同時,也有人開始產生擔憂的情緒。在最近幾年時間內,對于具有先知先覺優勢的大資金大機構,也開始產生出賣房套現的想法。樓市利空消息頻出,上市公司真的都在拋售嗎,資金都去哪里了?對于A股上市公司來說,近年來賣房套現的頻率也顯著增強。
近年來,國內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火熱,已經促使房地產的增值效果發揮到極致。與此同時,在系列調控政策的影響下,剛需資金以及投資資金卻加速涌進三四線的房地產市場,加上當地棚改貨幣化的實施,也帶動了最近一段時期三四線房地產市場的炒作熱情迅速升溫,同時也加快了當地市場的去庫存的目標。
從賣房熱到炒股熱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在房價處于高位的時候,采取賣房套現的舉措,也并非不可理解的事情。
站在上市公司自身的角度出發,賣房套現既可以提升資金靈活性,增強資金使用效率,同時也可以滿足上市公司提升收益,甚至達到賣房保殼的目的,可謂一舉多得。或許,對于一些上市公司而言,把一套一線房產賣出去,還可以抵得上一年的凈利潤水平,而多年來房地產的增值效果也是非常可觀。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賣房套現僅僅屬于短期的應對策略,即使短期內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收益,但并不能保障未來的收入增速可持續性,而這也是上市公司需要思考反思的地方。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A股上市公司來說,一邊是加快賣房套現,而另一邊則是炒股熱情明顯升溫,而賣房炒股又一次引起市場的廣泛熱議。
根據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有超過1160家上市公司的“投資性房產”數據出現了環比下降的跡象,更有甚者還出現了清空投資性房產的舉動。與此同時,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參與股票投資的上市公司就有近500家上市公司,而初始投資規模就達到了1252.45億元,而從今年以來的情況來看,上市公司賣房炒股的熱情確實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