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報告預測,2018年網紅經濟產業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2018年產業規模料超千億
根據《2016年中國粉絲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書》,網紅粉絲已成為僅次于娛樂明星粉絲的第二大粉絲群體,數量高達3.1億。易觀發布的《中國網紅產業專題研究報告2016》則指出,2016年網紅產業規模達到528億元,2018年將超過1000億元。2015年-2018年復合增長率為59.4%。
“網紅經濟已經初步形成了上、中、下游緊密聯動的專業化產業鏈。網紅更像是一種產品,上游負責生產,中游負責推廣,下游負責銷售,形成了擁有推廣渠道、內容生產等環節的營銷閉環。”艾媒咨詢發布的報告指出,盡管網紅變現方式有所差異,但主要變現渠道在于廣告、打賞、電商收入及付費服務。而當網紅成為了IP之后,其變現能力將加強,形象代言、出書、進軍影視界、衍生品制作等都可能成為變現的方式。
業內人士表示,在消費升級、電商行業從平臺流量為主向社交電商轉型的大背景下,電商逐漸成為網紅產業成熟的變現方式。
目前紅人電商集中在服裝、零食、美妝等低客單價品類上,隨著垂直領域網紅的涌現,越來越多的紅人選擇通過電商將自身影響力變現,拓展至奢侈品、母嬰、旅游等品類。
網紅孵化經紀公司的業務貫穿網紅整個成長周期,目前該市場尚處于藍海,未來競爭壁壘和進入門檻都將提高。手握人才、渠道資源,具有孵化、變現能力,并針對不同層級網紅提供針對性服務的孵化經紀公司,在網紅產業中的話語權將日漸增強。
網紅概念股業績快速增長
在新三板市場,如涵控股、飛博共創、星推網絡、煉愛網絡都以“網紅變現”為生。
其中,星推網絡是一家專門“制造”網紅的包裝公司。星推網絡2016年3月掛牌新三板,商業模式主要包括互聯網品牌營銷服務、廣告植入及網紅經紀。
據了解,星推網絡通過簽約、培養垂直領域的網紅,為企業客戶提供代言、直播銷售、事件營銷、網紅創意內容制作傳播等服務,向客戶收取服務費,同時為公司各垂直領域的頭部網紅匹配符合其調性的電商產品供應鏈。星推網絡表示,計劃3至5年時間,運營100個大中型IP、網紅及明星,塑造30個自有消費類品牌。
飛博共創則憑借“冷笑話精選”起家。2016年,飛博共創先后與知名網絡紅人艾克里里、穆雅斕聯合設立公司,借助合資股東個人在自媒體平臺的影響力,布局網紅經濟、粉絲經濟,擴充自媒體矩陣。
隨著網紅經濟迅速發展,相關新三板公司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上半年,星推網絡營業收入6063.97萬元,同比增長146%,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53.16萬元,同比增長682%。飛博共創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172.0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7.25%;實現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0.78萬元,同比下滑18.68%。其中,廣告服務占比為76.74%,內容電商占比為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