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鋰電池產業鏈的個股成為市場焦點。在過去一年里,產業鏈上的個股輪番表現,近期如寒銳鈷業等上游資源類品種,更是出現連板的強勢行情。
那么,鋰電池產業鏈究竟包含哪些細分品種,其中哪些又值得重點關注?
上游資源,挾天子以令諸侯
鋰輝石/鋰精礦/鹵水資源這些不表,我們最關心的“上游”應該是碳酸鋰、氫氧化鋰和鈷。
碳酸鋰/氫氧化鋰
目前電池級碳酸鋰14.75萬/噸,價格較去年同期漲了4.8%,氫氧化鋰價格持平(15.8萬/噸)。過去一年我們見證了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的龍頭效應,多年前海外收購上游資源,押注布局的行業遠見。也見識了眾和股份的資金鏈斷裂;雅化股份礦區復產的兜兜轉轉;融捷股份永遠無法開挖的亞洲第一大鋰礦山;以及江特電機永遠處在故事題材階段的云母提鋰,差別可謂大矣!
去年此時,分析師曾經估計,只要2017年碳酸鋰的價格能維持在12萬元每噸,就依然是高景氣、高利潤的,天齊贛鋒必然具備長遠投資價值,投資價值,投資價值,而一年過去了,由于資源有限碳酸鋰的供給側能夠釋放的新增產能也就10%,供需關系依然是很緊張的,因此我們又看到今年碳酸鋰價格出現小幅、慢速的回升,現在價格遠比12萬要高,快15萬了。但是,這只關手中真正有資源、有鋰鹽產量的公司的事,所以你看到天齊贛鋒不僅股價漲了,業績也是實打實的兌現還超預期。而那些講故事畫餅的公司,有哪個兌現了的?尤其是眾和股份,已經變成了ST*眾和,踏上了破產清算的流程。鋰電池上游,把控資源,鋰礦的開采周期都在5~8年左右,新增供給極為有限,龍頭天齊,贛鋒高位盤桓,難以回調。
鋰:天齊鋰業:現有產能碳酸鋰2.7萬噸(少量為工業級碳酸鋰,絕大多數都是電池級碳酸鋰),0.5萬噸氫氧化鋰。2016.9 啟動了澳大利亞一期2.4萬噸/年單水氫氧化鋰建設;2017.6啟動了澳大利亞二期2.4萬噸/年單水氫氧化鋰建設,同時還有射洪本部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一期2018年底竣工,二期2019年。這樣到2019年天齊鋰業會形成4.7萬噸碳酸鋰、5.3萬噸氫氧化鋰的規模。如果保守按照碳酸鋰12萬/噸(現價14.75萬/噸),氫氧化鋰16萬/噸的價格(現價15.8萬/噸,未來供需關系有可能在特斯拉等的拉動下失衡),這兩項收入140億+,不需要按照現在50%的凈利率算,只需要30%,2020前后凈利潤50億級別,哪怕沒有外延,1000億市值一點都不夸張,其實考慮到即將實施的配股10配1.5,可以認為如今市值已經700億了,到1000億也就300億。
贛鋒鋰業,情況類似,目前氫氧化鋰的產能為1.2萬噸/年,鹵水生產電池級碳酸鋰產能9000噸,礦石生產電池級碳酸鋰在2017年3月RIM的第一批鋰精礦到廠后已經投產。新建氫氧化鋰的項目進展比天齊稍微快一點,未來到2019年大概會形成3萬噸氫氧化鋰,4.35萬噸碳酸鋰,其他產品0.35萬噸,不同的是他還有下游18650電池1.25億支,這一招布局奇招還是昏招暫時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