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最常見的經典底部形態分別是:圓弧底、V形底、雙底、潛伏底、頭肩底。它們的具體形態分析如下:
一、圓弧底。圓弧底是指股價位于低價區時,K線的均價連線呈圓弧形的底部形態。這種形態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有部分做多資金正在少量的逐級溫和建倉造成,顯示股價已經探明階段性底部的支撐。它的理論上漲幅度通常是最低價到頸線位的漲幅的一倍。
二、V形底。俗稱“尖底”,形態走勢像“V”形。其形成時間最短,是研判最困難,參與風險最大的一種形態。但是這種形態的爆發力最強,把握得好,可以在短期內贏取暴利。它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市場受利空打擊或其它意外情況影響造成的恐慌性拋售,引起股價超跌,從而產生報復性反轉行情。
三、雙底。股價走勢像“W”字母,又稱W形底。是一種較為可靠的反轉形態,如:今年的1300多點的底部就是雙底形態。對這種形態的研判重點是股價在走右邊的底部時,技術指標是否會出現背離特征,如果,技術指標不產生背離,W形底就可能向其它形態轉化,如:多重底。即使W形底最終成立,其上攻動能也會較弱。
四、潛伏底。股價在一個極狹窄的范圍內橫向移動或緩慢陰跌,每日股價的高低波幅較小,且成交量亦十分稀疏,仿佛像冬眠時潛伏在底部的蛇,這種型態就是潛伏底。通常潛伏底的時間比較長,但是,其突破后產生的成交量激增和股價的暴漲也是驚人的。所以說:潛伏底是橫有多長,豎有多高。
五、頭肩底。其形狀呈現三個明顯的低谷,其中位于中間的一個低谷比其他兩個低谷的低位更底。對頭肩底的研判重點是成交量和頸線,成交量要處于溫和放大狀態,右肩的量要明顯大于左肩的量。當在有量配合的基礎上,股價成功突破頸線,則是該形態的最佳買點。
六、三重底。三重底既是頭肩底的變異形態,也是W形底的復合形態,三重底相對于W形底和頭肩底而言比較少見,卻又是比后兩者更加堅實的底部形態,而且形態形成后的上攻力度也更強。其形態的成立必須等待有效向上突破頸線位時才能最終確認。因為,三重底突破頸線位后的理論漲幅,將大于或等于低點到頸線位的距離。所以,投資者即使在形態確立后介入,仍有較大的獲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