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中包含了十數(shù)種要素,其中一點就是今天提到的“焦點”,而這一點在諸多要素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個中的原因,我們暫且不做討論。既然稱為“焦點‘,其形成必然是,由不同角度的兩條線交錯而形成的。當然,也同時確定了一個位置,這個位置被稱為壓力或者支撐
。為此,我們研討的重點就在:兩條線也可以看成兩個個體、兩個角度,由于這兩個不同的個體,才產(chǎn)生了一個”焦點“。技術分析的目的在于尋求股價的壓力和支撐,而此點就是位置問題,也就是”焦點“問題。解決了”焦點“問題,也就達到了技術分析的目的了。
我們很自然的就會想到,其解決”焦點“關鍵的關鍵,就是這兩條線如何確定。當然,并不是隨便任意找一個價格位置就可以了的事情。那么,這個“點”的設定有以下三種形式(也只有在這3種形式下的點,才是具有實際意義的):
(1)、依據(jù)“波浪理論”而確定的主、次級浪的臨界點;
(2)、K線組合形態(tài)的拐點;
(3)、空間幅度和資金沉積的轉折點。
(一)、主次級別浪型點的確定:
不管是在年、季、月、周、日以及分時的K線圖中,其明顯的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峰谷相連”“連綿不斷”的景況,就如同“波浪理論”中的“推動浪”和“調(diào)整浪”在其互相轉換的同時,也會出現(xiàn)轉折的“臨界點”。這里所說的只是其各自完整性的整段浪型。依次為:年、季;月、周;日、分時。
(二)、K線組合形態(tài)點的確定“
形態(tài)學中,有著相當多的種類,這里只是研討具有典型性的K線形態(tài)。換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其他的K線形態(tài),不具備可研性和指導性。下面就是典型性K線形態(tài):M頭、W底、頭肩頂、頭肩底和三角形。這5種也可以稱為:轉折節(jié)點形態(tài)。非常重要。它們在市場中所起到的作用,均為關鍵性的,標志著行情的開始和結束,具有實質(zhì)上的可操性。在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三角形形態(tài),是重視形態(tài)的第一次的轉折,此次為關鍵性轉折。
(三)、空間幅度和資金沉積的轉變:
在你選擇不管是調(diào)整浪還是反彈浪的點,有一個必須要弄明白,其拉升還是下跌的幅度(也就是空間幅度),要大于其前一段漲跌空間幅度的1/5以上。這才可以定為變點有效。
資金的沉淀是指的,大成交量時,定是交易活躍的時期,也證明是共同參與的時段,自然也就體現(xiàn)在價格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