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虧錢的普遍原因,七點需要明白
自2009年以來,深交所開展了七次年度調查活動,調查結果以《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呈現。近期,深交所發布了2015年調查結果。根據2011年——2015年這5年A股個人投資者(即散戶)的調查數據,我們總結了由數據本身反映出來的散戶操作特征,這對廣大的散戶來說,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
1、賬戶平均資產規模不及5年前
2011年——2015年,深圳成指累計漲幅為1.66%,盡管漲幅不高,但畢竟是上漲的;但受訪投資者賬戶的平均資產卻從41.3萬元下降到37.2萬元,下降幅度為10%,相當于一個跌停板。盡管平均資產規模有所減少,但受訪投資者股票投資在家庭總投資中的占比與2014年持平,為29%,但賬戶平均規模較2014年縮水14.9萬元。2014年受訪投資者賬戶平均資產規模為52.1萬元,是最近5年的最大值。
這5年,您的股票賬戶資產規模是漲了還是降了呢?
2、平均投資只是得分“不及格”
根據2014年的調查,受訪投資者當中,大學本科或者以上學歷占比為70%,但是,學歷高并不代表投資知識掌握情況好。2015年調查數據顯示,受訪投資者的投資知識客觀評價得分平均為58.8分。下圖是2015年按照不同分類的投資者知識客觀評價得分:
3、絕大多數投資者是討厭風險的
2015年調查數據顯示,風險厭惡性投資者占據了絕大多數:
4、交易頻率居高不下
盡管絕大多數人厭惡風險,但A股的散戶們卻在不知不覺間將自己置于巨大的風險暴露之中—受訪投資者當中,平局交易頻率很高,去年平均一個月交易頻率高達6.3次。眾所周知,在全球股市當中,A股的換手率是出于前幾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