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紅周刊》50期署名文章中,為投資者厘清了關于“背離”的相關概念以及實際應用時容易發生失誤的主要原因。在文章最后,我們還重點說明了以MACD作為背離輔助判定時的三種表征形態,并且也詳細介紹了“股價創新高但是紅柱的長短在縮小”的第一種情況。本期我們繼續結合實際例子為投資者介紹MACD判定頂部背離的另外兩種重要形態。
1、股價創新高紅柱面積縮小
結合我們上期關于MACD對于背離形態輔助判定的定義,指數或股價在創新高時,上升段對應的MACD紅柱面積相較前一上升段對應的紅柱面積縮小,則可以判定目前指數或股價正在處于背離形態當中。具體如圖1所示。
在圖1中可以看到,指數每個上升段對應的紅柱面積出現了快速衰減的狀態,在最后的頂部時刻,指數不但創出了新高,而且MACD對應的紅柱幾乎已經停止出現。那么此時我們可以判定滬指已經接近MACD指標頂部背離的極限位置,換句話說,指數見頂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應該強調指出的是以下兩點:
?。?)這種情況下重點觀察的對象是MACD的“紅柱面積”,并不是上期文章中的“紅柱長短”。事實上,這種背離形態才是最為經典和正統的背離形態。我們上期所舉例的“紅柱長短縮小”以及下文中所述的第三種形態在本質上都是這種標準形態的衍生和推廣,其目的只是利用MACD指標容易展開更多豐富的姿態的特點來方便投資者快速有效地進行判定而已。并不是背離從本質上出現了三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