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是觀察一個行業最好的窗口,其業績是反映行業風向的晴雨表。
據動脈網統計,截至8月23日,有130家醫藥類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報,數據顯示,醫藥類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穩中向好,營收及凈利潤同比均有較大增幅
另一方面,受近年頒布執行的重大醫藥政策,如一致性評價、兩票制、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等影響,醫藥經營環境發生劇變,醫藥上市公司需調整戰略,適應新的產業環境,這些變化亦反映在半年報當中。
政策驅使行業轉型升級
在進入半年報之前,先回顧一下近年頒布的重大醫藥政策,對行業宏觀醫藥環境有基礎認知。
表1:近年頒布的重大醫藥政策
2009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包括建立基本醫療制度、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規范藥品供應保障、形成多元辦醫格局等,基本確定了醫療體制改革的框架。同年,基藥制度、集中采購、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等詳細文件頒布,醫改細則逐步清晰。
2015年,新版GSP、飛檢、醫藥流通等相關政策出臺,直指醫藥流通零售規范化,醫藥流通結構受影響;2016年,監管層從藥品供給結構出發,頒布一致性評價、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等文件,調整藥品供給結構;今年以來,兩票制、13號文對行業有重大影響,加上9月底前要在所有公立醫院推行藥品零加成,醫藥流通、零售再受影響。
綜合來看,2009年新醫改以來,從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總體入手,政策逐步細化,醫藥環境逐步走向規范化,也鼓勵行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規模化,這是醫藥環境的總體格局。
醫藥行業被稱為“永遠的朝陽行業”,逆經濟周期,內生性增長動力強勁。除政策影響之外,尚受益于國民收入水平持續走高、人口結構調整、居民主動健康意識增強等。多態疊加,均反映在半年報當中。
半年報結論一:市場總體增長強勁
數據顯示,130家藥企總體營業收入為2025.12億元,凈利潤為208.36億。
營業收入方面,有三家企業營收超過100億,分別為國藥股份、南京醫藥、白云山;營收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8家企業為醫藥商業公司或醫藥商業收入占比超過30%。
凈利潤方面,白云山、東阿阿膠、天士力、華潤三九等中成藥企領跑,凈利潤排名前十的企業當中,有一半是中成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