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炒股時大多有控制倉位的習慣,一般不滿倉操作,因此總能做到漲時不喜,跌時不悲,而且預留的資金專用于大盤和個股暴跌時擇機補倉撿“便宜貨”。
但暴跌之后如何補倉?這其中大有學問,我認為,關鍵是要做到“四個確定”:
首先,確定補倉點位。股市暴跌,誰都想在跌前逃頂,跌后抄底,但何處是頂,哪里是底,什么時候應該逃,跌到多少可以補,誰也無法知道。補早了,越補越套;補晚了,又失去了低吸機會。正確的做法是,根據各自的資金性質、倉位比例,確定合適的補倉點位:
一是根據絕對跌幅確定補倉點位。當大盤階段性高點(如3478點)形成后,依次確定準備補倉的預期點位。譬如,當大盤下跌高點點數的五分之一(約2782點)時進行第一次補倉,下跌四分之一(對應2609點)時第二次補倉,下跌三分之一(對應2319點)時第三次補倉,依此類推。
二是根據漲幅回吐確定補倉點位。以上一輪大盤從1664點漲到3478點為例,在此期間,大盤共上漲1814點。假如投資者準備根據漲幅的回吐比例分4次補倉,就可選擇大盤每回吐漲幅的四分之一作為一個補倉點:第一次回吐四分之一對應的補倉點為3025點,第二次為2571點,第三次為2118點,第四次(回吐全部漲幅)為1664點。
三是根據階段跌幅確定補倉點位。即以某一時間段作為計算跌幅的起止時間,當該段時間內跌幅達到或超過預期的點數時即可補倉。如日跌100點、周跌200點、月跌300點等,并將這一下跌點數作為計劃補倉的前置條件。
四是根據連跌日(周或月)數確定補倉點位。如在確定補倉計劃時,將連跌3日(3周或3月)作為補倉的條件。與前三種方法不同的是,采用連跌日(周或月)數進行補倉,只以連跌日(周或月)數作為唯一條件,不考慮下跌幅度或下跌點數等因素,只要連跌日(周或月)數條件滿足,立即補倉。
當然,任何一種用下跌點位進行補倉的方法都沒有絕對的對錯好壞之分,但相對于無計劃、盲目追漲式的補倉,確定點位法補倉要理性和有效得多。
第二,確定補倉品種。當大盤跌到預期點位后,即可按計劃進行補倉。選擇補倉品種的方法很多,以下三種可供參考:一是手中被套股——投資者曾經買入、買后被套,且基本面和當初買入理由都未改變的股票,這是一種既簡單易行又安全有效的補倉方法;二是大跌股——同等條件、相同時間內下跌幅度最大的股票。需注意的是,在數家股票橫向比較跌幅時要有可比性。當股票的基本面大致相同,股價比較接近,所處行業、盤子大小等差別不大時,才可比較它們的跌幅,以此決定買入與否的參考依據;三是錯殺股。有些股票投資者一直想買,但由于絕對股價、相對跌幅、橫向比價等原因,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買入價位。某一時間因為突發利空加之大盤暴跌“配合”,該股票突遭持有人錯殺時,往往是投資者進行補倉的絕佳機會。
第三,確定補倉方法。什么時間、補什么品種確定后,接下來還要確定補倉的具體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三種:一是單次法——當補倉條件滿足后,一次性完成補倉操作,這種方法的特點是機會大但風險也大;二是均分法——先確定擬補倉次數N,再按計劃每次補入N分之一,直到N次補倉操作完成時為止,這種方法的特點是機會和風險都呈中性;三是遞增法——分數次補倉但每次補入的數量都不相同,且一次比一次增加,呈依次遞增的態勢,既可等量遞增,如每次增加1萬元(第一次補倉1萬元,第二次2萬元,第三次3萬元,第四次4萬元等),也可倍數遞增,如后一次補倉的數量均為前一次的2倍(第一次補倉1萬元,第二次2萬元,第三次4萬元,第四次8萬元等),這種方法的特點是風險較小但機會也不大。
第四,確定補倉策略。一是補倉后大盤和個股漲了咋辦?如果指數和個股處于相對底部區域,判斷有可能是大行情剛剛啟動,補入的股票就持有不動,未補入的資金繼續加倉(適當提高補倉價格);如果行情性質屬于超跌反彈,補入的倉位就要在大盤和個股沖高時獲利了結,未補入的繼續等待機會。二是補倉后大盤和個股跌了咋辦?一要堅持按計劃操作,切忌手忙腳亂;二要控制好單一品種的補倉上限,一旦某一品種的補倉數量達到或接近上限時,就要停止補倉,換補其他品種,防止個股風險;三要密切關注基本面的動態,并采取相應措施予以應對,必要時適當調整補倉計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