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向上突破是投資者經常遇到的事情,但有的突破能夠持續上揚,屬有效突破。而有的突破卻半途而廢,沖到前期高點附近時掉頭向下,將投資者套牢在高位,屬無效突破。
首先是大盤所處的強弱度和板塊聯動現象。
一般而言,當大盤處于調整、反彈或橫向整理的階段時,個股出現放量突破是假突破的可能性較大;而當大盤處于放量上升過程中或盤整后的突破階段時,個股出現放量突破是真突破的可能性較大。而個股突破時板塊聯動同時向上,則可信度較高,這時要選擇量能最大、漲幅最大的個股,這往往就是龍頭股。最后還要看政策面和基本面有無支持該板塊向上的理由。
其次是量能與K線。
股價在創出新高的同時,量能卻不能有效放出。而且成交量往往不能持續放出,這是假突破的最大的特點。為什么要放量呢?因為股價突破前期多個高點,有大量的套牢盤會放出(前期高點越多,越需要大成交量),再加上有部分獲利盤發現到達前期成交密集區,會先減倉操作。如果放出大量,并收出小上影線或光頭中大陽線,表示主力此次上攻不是試探,將拋盤通吃。試問這樣的資金實力不是主力又會是誰?這根K線幾乎肯定就是根大成交量、高博弈大陽線。
第一是均線系統 股價向上突破后,一般會沿著5日均線繼續上行,回擋時也會在5日均線附近止跌,5日與10日均線呈多頭排列。但是假突破就有所不同,股價突破創新高后,就開始縮量橫盤。讓投資者誤以為是突破后的回抽確認,但在回擋時股價卻跌破了5日均線,繼而又跌破10日均線。當5日與10日均線形成死叉時,假突破就可以得到確認。
股價出現第二次交叉(粘合)向上發散,以真突破居多。股價大幅上漲之后均線出現第三次、第四次向上突破以假突破居多。這也就是為什么技術分析專家對均線初次交叉(粘合)向上發散,均線再次交叉(粘合)向上發散格外關注,稱之為銀山谷、金山谷,但對三次四次就不那么推崇的緣故。因為沒有只漲不跌的股市,熱點需要轉換,板塊也需要輪動。長線大牛股不是沒有,只是太少了。
第二是時間要求。
低位突破:大盤或個股長期持續下跌,然后在低位橫盤,只要在低位時間足夠(超過3個月以上),股價在低位二次向上突破時以真突破居多。反之,當時間小于2個月時,向上突破往往以假突破居多。這也是形態理論的要求。
高位突破:個股高位橫盤整理,整理時間越長,向上突破越有效。
第三是籌碼分布。如果個股突破前籌碼有持續較快速集中現象,而放量突破時更是快速集中,則是真突破的可能性較大。反之,如果個股在突破前籌碼大幅發散,而突破后稍集中或還在發散,即使個股隨大盤或板塊向上突破,漲幅往往不如前者。
對于投資者而言,針對那些可能出現假突破的個股,切不可盲目追漲。而對于已經獲利的投資者,可在股價沖高過程中減磅,當股價跌破5日均線時應全倉了結。
散戶如何識別股票的“假突破”
首先,收市價突破趨向線是有效辨別真假突破的信號。如果市價曾經沖破反壓線,但收市價仍然低于反壓線,這樣的突破,就是所謂的假突破。
其次是量能的多寡。股價在創出新高的同時,量能卻不能創出新高;但量能卻不能恢復到前期的水平,而且成交量往往不能持續放出,這是假突破最大的特點。
第三是K線形態。股價放量突破時,往往收出中、大陽線,但隨著成交量的萎縮,股價會出現滯漲現象,這樣,在K線形態上出現了黃昏之星、塔形頂、覆蓋式大陰線等短期見頂的K線組合形態,這些形態都是假突破的明顯征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