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盈和止損是股市常用的操盤手法,看起來僅一字之差,實質上卻有很大區別。所謂止損,一般來說,是指個股的股價發生明顯轉折,由升轉跌,運行在波峰右側,為了避免更大虧損,而在預先設定的盈虧邊緣附近,果斷斬倉的一種行為。所謂止盈,則是指個股升勢未變,運行在波峰左側,為了確保勝利果實,而在預先測定的攻擊目標價左右,提前分批賣出、鎖定利潤的一種行為。止損和止盈究竟哪一種手法更好,這要因人而異,因習慣而異,因目的而異,很難一概而論。只是一臂感到,止盈更適合中小投資者,特別是經驗欠缺的新股民,因為操作難度比止損要小一些,成功的概率也更高一些。
每當連陰殺跌、趨勢轉淡之后,一些分析師總會善意提醒大家注意止損。而經驗豐富的高手在確認波段見頂之后,也會及時獲利了結。但對絕大多數投資者、尤其是缺乏經驗的新手來說,很難做到這點。一來高位賺錢沒拋、低位虧了再跑于心不甘;二來莊家騙術高明、不會輕易給出逃命機會。以“6.20”為例,當天上指跌88點,跌幅為2.07%,K線雖為中陰,但剛剛刺穿5日均線,威脅似乎并不太大。次日反彈49點,更難引起警惕。6月22日再跌139點,跌幅為3.29%,10日均線又破,但20日和30日線支撐“強勁”,股民普遍心存僥幸。6月23日,當大盤再次下殺150點,跌幅為3.68%時,止損已為時太晚。
止損在心理上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從技術上看,別說新股民,就連高手也存在不易判定的困難。以中國鋁業為例,8月29日開盤56元,最高59.8元,最低53元,報收56.06元,當日開盤價以上追漲者被套。但從K線分析是一顆陽十字星,且漲了6分錢,是上升中繼還是波段見頂難下定論。次日低開低走,以長陰報收51.53元。上一交易日買入者如未出局則全線被套。第三天觸底反彈,收52.05元,本想小虧出局的極易打消止損念頭。但接著連跌兩天,收49.13元,未走者套得更深。第六天強勁反彈,最高53元,終盤51.49元,股民希望之火重燃。但接連又跌三天,收47.22元,再談止損很多人已喪失了這種勇氣。
其實,在機構傾扎、勾心斗角的股市新階段,除一些小機構和以跟莊為主的私募基金,因實力有限又不想被同行吃掉,而有時不得不被迫止損之外,控盤主力和實力莊家一般是沒有“止損”這一概念的。當他們完成底部建倉和震倉洗盤任務后,往往是一邊拉抬一邊拋出,不斷減輕倉位,不停攤低成本,不忘鎖定利潤。等到股價階段見頂,股民還在爭論莊家是否在出貨時,他們的倉位已經很輕了。如果某只股票還有繼續炒作的潛力,莊家剩余籌碼的性質就變成了打壓工具。此刻,他們看似不計成本地拋售,實際上該賺的錢早已落袋為安,剩余的部分只是為了砸出恐慌盤,騙取廉價籌碼,與止損毫不相干。
在股價上升途中分批減倉、鎖定利潤,實質上是莊家的一貫手法,他們決不會把所有籌碼拉抬到最高點再拋出,因為這既不現實也很危險。因此要想在機構夾縫中生存,就必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學會事前止盈,而非事后止損。以萬科為例,自1991年9月6日4.30元,到93年1月8日36.70元,有過一波瘋狂炒作。一臂感到,2005年7月4日由3.12元拉起的本波行情,在攻擊歷史高點36.70元并創出新高后,會有一輪較大力度的回抽,由此在8月9日博文中,判定第一攻擊目標在37元附近。隨后我們于8月20、22、29日分別以高于33、35、36元的價位止盈成功,有效規避了緊隨而來的回殺幅度超過20%的風險。
搞好止盈操作,要重視理念和技術兩方面問題。一臂也提四點建議:1、貪婪是操盤大敵,要克服心理障礙,別總指望所持籌碼出在最高點,要知道這往往是可遇而不可貪的,只要有利可圖,無論賺多賺少你終歸都是贏家。2、結合大盤走勢,找準個股所處位置,預估攻擊目標價位,一般來說,歷史的高點、前期的高位、以及頸線位、強阻力位一帶,都是易于發生劇烈波動的地方。3、自覺遵守止盈紀律,寧可少賺也不要臨時改變計劃,比如一旦盈利25%,就減倉三分之一,鎖定部分利潤再說。4、盡可能分批減倉,這樣不會最高,也不會最低,平均下來能夠出在比較合理的中等價位,給止盈來個“雙保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