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的至高境界是“熱鬧中著一冷眼,冷落處存一熱心”。7月19日,滬深兩市強勢上攻,反彈行情確立。但在此時,我們仍有必要問一下,會反彈到哪里,反彈后又要回落至哪里?當然,這些問題近于天問,恐怕連全知全能、先知先覺的上帝也不知道,所以,我們股市中的普羅凡人只能依據政策選擇、常識邏輯和歷史數據來進行分析和判斷。擇其大端,我們似乎應該重點關注如下兩個方面:
一是宏觀政策,主要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看滬深兩市20年來的行情,其走勢與貨幣政策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尤其是M1的松緊增減與滬深兩市行情趨勢的關系更為密切。這方面的歷史數據很多,各位只需記住三點:一是M1與股市的總體趨勢基本一致;二是M1低于M2時,意味著股市處于底部區域,而當M1超過M2,便意味著股市即將或正處于向上趨勢;三是當M1〉M2并不一定會同時產生牛市,但牛市必然以M1〉M2為條件。7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指出,今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8.5%,比去年同期下降10個百分點,對這個數據怎么理解?我們只能在相對論的意義上來理解,應該說它還是算適度寬松的,但與去年的超級寬松比,則明顯有點“偏緊”了,更關鍵的地方在于,這個數據反應了一種趨勢,即貨幣政策相對收緊的趨勢,這正是2010年以來滬深兩市跌幅位居全球第二的背景。
股市的漲跌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貨幣現象。從目前中央政府的貨幣政策取向看,我們還不能判斷目前滬深兩市所處的點位區域就是底,我們要判斷滬深兩市之底,還需要密切跟蹤觀察央行貨幣政策的變化,以及M1和M2之比的變化。
二是上市公司業績。炒股炒的就是預期,是未來,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之所以呈回落走勢,是因為在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投資者預期上市公司業績必將處于回落狀態。湘財證券研究所根據歷史數據指出,上市公司盈利預期可以提前一年,而每股收益低點公布的時間為二級市場的底部。比如2006年初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位于底點,二級市場展開一輪牛市;2008年末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增長面臨巨大壓力,盈利預期降至低點,同時A股市場出現V型反彈。目前滬深兩市已經反應了上市公司未來業績下滑的前景,但未來尚存不確定性,所以這種反彈和反應存在很大的主觀判斷成份。未來上市公司業績究竟怎樣,一般的判斷是今年三、四季度甚或明年將處于回落狀態,所以始于7月19日的自救修復性反彈結束以后,兩市還有可能再次向下尋底。
“大道至簡”,股票投資之道概括起來說就是六個字:看大盤,炒個股。而上述兩個方面,前者有助于我們廓清大勢,研判頂底牛熊,后者則有助于我們選擇個股。
那么底在哪里呢?或者說何時會出現底部呢?筆者根據掌握的不算多的情況估計,大約在2011年底前后。以滬綜指為例,大約在2000點上下。今年上半年GDP名義增長率是11.1%,一季度是11.9%,二季度是10.3%,這兩個數據均顯得高,有過熱跡象,需要下調,保持9.5%上下的GDP增長率較為合適。筆者以為,只有在出現政策之外的或者說境外的不利因素而導致GDP名義增長率回落至9%之下時,中央政府貨幣政策才會重返實際寬松通道,到那時,或提前3個月,或滯后3個月,滬深兩市才有望重返牛途。在這種情況出現之前,我們只能以熊眼來看滬深兩市,對每次上漲行情,也只能視之為技術性反彈。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