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股市交易資金,多數投資者在一般情況下采用的是“存量資金”,即賬戶里已有的可支配資金。但在特殊情況下,一些投資者也會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追加投入。譬如在熊市,當大盤和個股持續大幅下跌后,一些長期、理性的投資者時常會用“增量資金”,有計劃、分步驟地參與“熊市抄底”。
利用“增量資金”參與“熊市抄底”,必須要堅守三條底線。
一是資金性質。按資金來源劃分,參與“熊市抄底”的“增量資金”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借貸資金,包括有償和無償兩種,前者需支付利息、有使用成本,后者無須支付利息、沒有使用成本,但都須歸還且有使用時間限制;另一類是自有資金,即自身可支配的資金,既不用付息,又無須歸還。
單就自有資金來說,若再進行細分,又可分為有明確用途的資金和閑置資金。這里所說的“增量資金”,指的是自有資金里閑置的部分。即參與“熊市抄底”的“增量資金”,必須是多余的閑錢,任何通過借貸獲得的資金,以及自有資金中有明確用途的資金都不適合投資股市,包括參與“熊市抄底”。
二是適投比例。即使追加的是閑置資金,也不宜傾其所有、全額投入,而應控制比例、適量適度。普通投資者只要用三分之一的閑錢參與“熊市抄底”即可,最多不宜超過二分之一。當然,根據不同投資者對于股市的偏好程度和操作技巧不同,在追加資金比例的確定中可有所區別、因人而異。
三是抄底時機。資金性質和適投比例定下后,還須明確抄底時機。從A股二十余年的歷史走勢和未來走向看,參與抄底的最佳時機是“熊市”大盤和個股持續大幅下跌之后。在“熊市”投資者普遍虧損,入市意愿不強。但在“牛市”,情況正好相反,盈利的投資者明確增加,入市意愿變得非常強烈。所以,應盡可能選擇在“熊市”、多數投資者不敢買股時,逢低、分批,大膽追加資金。只有這樣,利用“增量資金”參與“熊市抄底”的成功率才會增加。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