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有句老話:“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打實的買賣。”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下面,筆者就兩種比較典型的情況作一些分析。
1、溫和放量。這是指一只個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續低迷之后,突然出現一個類似“山形”一樣的連續溫和放量形態。這種放量形態,稱作“量堆”。個股出現底部的“量堆”現象,一般就可以證明有實力資金在介入。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者就可以馬上介入,一般個股在底部出現溫和放量之后,股價會隨量上升,量縮時股價會適量調整。此類調整沒有固定的時間模式,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個月,所以此時投資者 一定要分批逢低買入,并在支持買進的理由沒有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有足夠的耐心用來等待。需要注意的是,當股價溫和放量上揚之后,其調整幅度不宜低于放量前期的低點,因為調整如果低過了主力建倉的成本區,至少說明市場的拋壓還很大,后市調整的可能性較大。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