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在其著作《金融煉金術》中系統地整理了"即時實驗",為我們追蹤他的投資經歷留下了寶貴的軌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即時實驗"正碰上國際貨幣史上極其重要的"廣場協定(PlazaAccord)"。
1985年9月22日,美、英、法、德(當時的西德)、日五大工業國("五國集團")的財長齊集紐約廣場大飯店(PLazaHotel)開會,一致認定80年代初期極為強勁的美元匯率已經過高,達成聯手打壓美元的協定。
"廣場協定"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也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以日本為例,1971年8月15日以前,日元和美元之間是固定匯率:360元兌1美元,這是1949年美國根據當時日本的經濟實力確定的。30多年后日本經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50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是日本的26.1倍,1960年是11.8倍,1970年是5倍,1980年是2.6倍,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元對美元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與此同時,德國在歐洲的崛起也使馬克挑戰美元。"廣場協定"的結果,日元從1985年的250日元兌1美元升值到1996年的87日元兌1美元。從此開始的日元的強勁升值,帶來日本經濟的泡沫化及其后長時間的困境。
對于索羅斯來說,"廣場協定代表自由浮動匯率制度結束",代之而起的是所謂"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從里根上臺后實行"強勢美元"政策起,索羅斯就預見到一個新的"盛衰周期"將臨,因為強勢美元政策與美國國際收支狀況背道而馳。盡管馬克和日元正在貶值,他卻大量持有。
當索羅斯得知廣場大飯店會議后,他便通宵達旦地加磅。協議公布后的第一天,美元兌日元從239下降到222.5,下降4.3%,創下歷史紀錄。人們歡呼雀躍紛紛獲利回吐,索羅斯卻進一步大量買進日元。到10月底,美元下跌13%,兌換205日元。到1986年9月,下降到兌換153日元。外幣兌美元平均升值24%-28%。
索羅斯這一盤下了15億美元的賭注,大部分押在馬克和日元上,他賺了大約1.5億美元。在1985年9月28日的日記中,索羅斯把當時的突擊行動稱之為"一生中的一次消遣,最后那一周的利潤比最近4年金融交易損失的總和還要多……"
這是奠定索羅斯專業聲譽的一戰,也預示著國際貨幣市場更大的風暴。
把握索羅斯,還必須了解他的另一面,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是歷史狂,因為我真的希望能改變歷史"。
1979年索羅斯在紐約建立了"開放社會"基金會。開放社會是索羅斯當年的老師、哲學家卡爾·波普(KarlPopper)在1945年出版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中提出來的概念,索羅斯將其發展成一種個人的社會理想。1984年他在自己的祖國匈牙利建立了第一個東歐基金會,1987年建立了蘇聯索羅斯基金會。到1994年,他創建和提供資金的許多非盈利性基金會和機構,已構成索羅斯基金會網絡,在31個國家中運作,遍及中歐和東歐、前蘇聯、南非、海地、危地馬拉和美國。紐約開放社會研究所(TheOpenSocietyInstitute-NewYork)和布達佩斯開放社會研究所(TheOpenSocietyInstitute-Budapest)通過為基金會制定共同發行計劃,對這些基金會和機構提供行政、財務和技術支持。索羅斯還創建了中部歐洲大學,國際科學基金會和公共媒體研究所。每年的花費超過3億美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