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權證市場共有11只認購證,對應的正股為10只。根據股票交易規則,這些正股每天的漲幅限制均為10%,一旦股價封住漲停板,看好這些正股的投資者往往無法繼續買入。不過,權證的漲幅限制規定與股票存在很大的區別,通常權證的漲幅限制遠大于10%,具體的計算方法投資者可以參考交易所的有關規定。
在正股漲停后,權證已經不可能再由于正股的拉升而上漲,其進一步上漲的動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權證實際漲幅相對于理論漲幅較低,在正股漲停后,權證由于并未達到漲幅限制,存在繼續補漲的空間;二是看好正股的投資者在正股漲停的情況下難以買入正股,轉而買入其認購證,推動權證價格繼續上漲甚至漲停。這就給正股漲停的認購證帶來了一定的交易性機會。
我們以中化CWB1為例進行分析。本周一,中化國際早盤強勢上漲,大約在10點50分左右觸及漲停板,此時中化CWB1的漲幅大約在12%左右。如果這時買入中化CWB1,以收盤價賣出,可以獲利大約5.65%。中化國際觸及漲停板后有所回落,下午13點23分左右封住漲停板直至收盤,此時中化CWB1的價格大約在19.80元左右。如果以這個價格買入中化CWB1,以收盤價賣出,仍可獲利大約5%。對日內交易的投資者而言,這樣的收益已經頗為可觀。
當然,并不是每次正股漲停,買入相應認購證都能獲得這樣的短線收益。那么,投資者應該如何把握這樣的機會呢?
首先,當正股漲停時,投資者應該判斷漲停能否持續到收盤。如果正股漲停板打開甚至大幅回落,則買入認購證也面臨較大的短線風險。其次,投資者要判斷相應認購證目前的估值水平。由于除國安GAC1目前處于輕度價外以外,其余認購證都是深度價內,引伸波幅失去參考意義,投資者一般可以結合權證的溢價率指標和剩余期限來判斷權證估值水平的高低。如果權證估值合理或者低估,權證與正股的聯動性會較強;如果權證價值高估,則有可能跟不上正股走勢。第三,投資者應該根據權證的有效杠桿計算理論上權證的漲幅,再與目前權證的實際漲幅進行比較,如果實際漲幅遠低于理論漲幅,則可以考慮介入權證,博取短線收益。如果權證的漲幅已經較大,則獲利機會可能較小。
在正股漲停后買入認購證,如果投資者不看好正股次日走勢,可選擇在收盤前獲利了結。如果投資者繼續看好正股的走勢,也可以選擇繼續持有權證。另一方面,投資者在把握這樣的短線機會的同時,也應該做好風險控制。如果投資者買入認購證后,正股打開漲停板并回落,投資者應該及時做好止損。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