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十六部委14日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十三五”期間,全國停建和緩建煤電產能1.5億千瓦,淘汰落后產能0.2億千瓦以上。另實施煤電超低排放改造4.2億千瓦、節能改造3.4億千瓦、靈活性改造2.2億千瓦。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具備條件的煤電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煤電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10克/千瓦時。
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穩妥推進煤電、重型裝備制造、鋼鐵等領域重組,并繼續推進中央企業集團層面重組。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下一城 煤電等領域重組將拉開大幕
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穩妥推進煤電、重型裝備制造、鋼鐵等領域重組,并繼續推進中央企業集團層面重組
自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恒天集團”)與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簡稱“國機集團”)重組消息塵埃落地后,時隔一個半月,恒天集團與國機集團的重組大會近日在北京召開。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劉強指出,國機集團和恒天集團重組是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然選擇,是落實“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所以,要充分認識兩家企業重組的重要意義。
“重組不僅要發生物理反應,更要催生化學反應,要加快推進內部整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加快推進融合,實現1+1>2的目標;要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實現業務合、機構合、人員合、管理合和文化合。”劉強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數量已降至101家,而按照國資委的計劃,今年央企數量要減至百家以內。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穩妥推進煤電、重型裝備制造、鋼鐵等領域重組,并繼續推進中央企業集團層面重組。
值得關注的是,自今年6月份以來,煤電領域的大動作此起彼伏。一方面,國電集團安全生產部處長關維竹公開表示,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的合并方案已上報國務院,意味著煤電領域央企重組或拉開序幕,另一方面,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16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意見》也再次指出,鼓勵和推動大型發電集團實施重組整合,鼓勵煤炭、電力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揮產業鏈協同效應,加強煤炭、電力企業中長期合作,穩定煤炭市場價格;支持優勢企業和主業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股權合作、資產置換、無償劃轉等方式,整合煤電資源。
業內人士指出,《意見》的發布意在從產業結構調整的角度鼓勵重組,目的是為了結構調整,從產量的減少到供給結構單元的減少,為煤電領域的國企重組鋪路。
昨日,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半年央企重組動作頻頻,如今進入下半場,預計央企重組還將集中在鋼鐵、煤炭、煤電等領域。
火電利潤全線下滑
煤價節節攀升,電企盈利堪憂。上市公司半年度業績顯示,多家發電企業業績下滑甚至虧損。
中電聯近日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稱,上半年全國煤炭供需平衡偏緊,各環節庫存下降,電煤價格高位上漲,煤電企業燃料成本大幅攀升,大部分發電集團煤電板塊持續整體虧損,發電行業效益大幅下滑。預計下半年電煤供應將延續平衡偏緊局勢,電煤價格繼續高位運行,市場交易電量降價幅度較大且規模繼續擴大,發電成本難以有效向外疏導,預計煤電企業將持續虧損,發電企業生產經營繼續面臨嚴峻挑戰。(下轉A02版)
(上接A01版)“現在發電廠日子確實比較難過,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燃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升,二是電力市場雖然有所恢復,但電力供應能力過剩的情況還是比較嚴重。”周大地指出,需要從市場布局平衡出發,抓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落后產能。此外,電煤重組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投機性煤價上漲。
電企重組大勢所趨
針對日趨嚴峻的煤電博弈現狀,發改委、工信部等16部委日前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意見》提出,要積極推進重組整合。鼓勵和推動大型發電集團實施重組整合,鼓勵煤炭、電力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揮產業鏈協同效應,加強煤炭、電力企業中長期合作,穩定煤炭市場價格;支持優勢企業和主業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股權合作、資產置換、無償劃轉等方式,整合煤電資源。
電力和煤炭行業也是國企改革重組的焦點。按照國資委的計劃,央企將在今年內通過重組整合減少到100家以內,尤其是鋼鐵、煤炭、火電業務整合要加快推進。
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表示,電力企業重組是解決同質化競爭、化解過剩產能的必由路徑。實施重組的模式大體分為“電企之間橫向兼并重組”、“煤電按產業鏈上下游聯姻”、“央企兼并地方國企”三種。
李錦指出,現在從事電力生產的“五大四小”都是國有企業。“五大”指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家電投,“四小”指國投電力、國華電力、華潤電力、中廣核。九家同質化的企業參與同質化的競爭顯然是不合適的,重組勢在必行。神華與國電、國家電投與華能分別整合重組后,可能會在集團內部進行業務優化,讓相對落后的產能適時退出。神華與國電集團重組方案一旦確定,華能、大唐、國電、國電投,及中核、中廣核等電企之間開展同業整合的可能性會更大。
東方金誠電力行業高級分析師劉貴鵬認為,以具有優勢資源的煤炭企業與火電企業組成煤電一體化經營實體將成為常態,地方政府亦將大力推動轄區內的煤電企業重組整合資源,跨區域的重組整合也有可能出現。火電企業如成功實現煤電重組整合,煤電經營一體化程度將大幅提升,有效提升平抑煤炭和電力價格波動的能力,形成煤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具有資源優勢的企業牽頭實施煤電重組整合,為消化過剩產能、淘汰火電領域落后產能、“僵尸企業”退出提供了空間。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