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組股是股市熱門。重組股板塊的崛起,是在1998年它對1996、1997年的投資理念形成了挑戰。1996、1997年的投資理念是“績優+高送配”,炒作價值回歸和業績預期。當年按照市盈率、市凈率選股,不論大盤小盤,大多能夠贏利。但是,1998以來的重組概念不適用上述理念,相反,一批“垃圾股飛上天”的時候,許多人都是看不懂,直到炒作到高位,宣布重組為高科技股、并且不少搖身一變為“高科技績優股”還有送配的時候,股價已經見頂。跟進去的散戶又都成了犧牲品。歸根到底,重組股大多是暗箱操作的。
那么,對重組股來說,選擇的標準是什么呢?主要有如下幾點:
1、在傳統行業里面選擇。也就是行業重組股。重組股大多出現在傳統行業。從投機的角度講,是便于莊家收集籌碼。順利收集籌碼的條件,正是如下兩點:散戶不看好愿意拋售,同時市場不看好,價格低廉。例如5—6元的科利華、11元的焦作堿業、13元的民豐實業等等,主要涉及紡織、鋼鐵、商業等等傳統行業。
2、盤子中等偏小或者較小。總股本一般1.5億股以內,流通股一般7000萬股以內,大多為2500萬—5000萬股的標準。這還是基于運作上的原因:重組一家公司,不能花費太多錢;如果是大盤股,那么重組成本必然隨著股本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一些民間資本對上市公司進行重組,一般難以選擇大盤股。
3、啟動價格處于中、低水平,容易翻番,一般處于5—15元。
4、資產狀況尚好,凈資產和公積金不能太低,也就是說,重組的公司必須有一定的“家底”。這樣,通過重組達到相對控股之后,才能夠達到以一塊錢支配五塊錢甚至以上的效果。同時,由于公積金高,重組之后需要派發的時候,可以選擇轉增股本的方法。例如最近正在殺跌出貨的東盛科技、也就是原來的同仁鋁業,就是經過除權之后、長期橫盤震蕩,實現出貨之時開始出現殺跌。而農商社等巨額虧損的股票無人問津,正是資產質量太差的緣故。
5、業績中等偏低,乃至微虧,這樣同樣便于低價收集籌碼。
6、股權相對分散,最好第一大股東股權低于百分之三十。
如果在符合上述條件的股票當中選擇,按照圖形,分辨有沒有莊家潛伏,再配合傳聞和量價關系、技術形態等要素,在啟動時和上漲過程中的中前段,把握介入時機,一般有獲得較為豐厚利潤的機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