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任何一種投資方式都有其適用的范圍,不可一概而論,也不能用持股時間來區分。比如,在96年的大牛市中,中長線投資于績優股,無疑是大贏家,包括99年初投資科技股。但是,在98年和今年2月,這種手法就不太適當了。這種方式,要求投資者對于投資的品種有全面的分析,并且對于其價值進行合理地評價,并不是盲目地介入。可以說,在40元買入長虹的所謂“投資者”,其實是投機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中長線投資的正確理念。相反,那些在3元以下買入馬鋼的,反而可以算為中線投資者,因為他肯定深刻理解了股市的一大特征—風水輪流轉。從股票市場的長期趨勢看,長期牛市是主流,因此長期投資的回報應該是很高的,問題是介入的品種。對于大盤調整的策略,往往是關鍵。長線投資者首先要深入分析大背景,來決定自己的入市時機。然后,對投 資對象的行業、自身發展要進行一定分析,并評價其合理的價值。價格低于價值時買入,價格大大超出價值時賣出。這種價值可以用盈利預測乘市盈率法計算,現金流貼現同無風險收益率進行比較。還要依據公司基本面動態調整,并不是一成不變。一些基金管理人對于重點看好股票的波動操作就是如此,比如安信基金在東方電子上的投資。
中線投資,往往是對于中期行情的領漲、熱門品種的介入。在我國股市,這種投資做1—2個月就足夠了。像99年以來的兩波網絡股行情,均是只用了一個月就完成了。至于2000年以來各種板塊的輪流上升,基本上適合采用這種投資方式,相當有效。這種方式,關鍵在于捕捉市場熱點。
短線投資是最常見的,它完全可以向中、長線方式轉換。在媒體大量報道之中,筆者發現,許多成功的案例實際上有中線的特征。不少高手已經充分關注了某個潛在熱點或個股,在啟動后立即介入,這是市場經驗豐富積累后的結果。這種投資方式的原則是:當船沉沒時,不要祈禱,趕快逃生。許多失敗的中長期投資,往往脫胎于套牢的投機。
最后筆者想說的是:任何一種投資方式都有其適用的環境,關鍵是在于投資者本身。深刻的基本面分析功力,市場熱點的前瞻性把握,豐富的實戰經驗和良好心態綜合形成豐厚的投資回報。行情的級別、階段也會造成不同投資方式的不同效果。世事如棋局局新,股票市場同樣如此。投資者在投資時,不妨多對自己問幾個為什么。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