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市場短短十幾年的歷史,莊股前仆后繼:從2000年底中科創業上演高臺跳水,到億安科技百元股票的股市“神話”破滅,再到德隆系崩盤。中國股市倒下了一批又一批的莊股。
什么是“莊股”?按約定俗成的說法,籌碼集中、股東人數少、人均持股量大的就算莊股。通常,控籌至少要達到30%,超級強莊甚至可以拿到90%以上。業內人士認為“莊股”有以下特征:一、走勢長期拉鋸、波幅很小。二、雖遇利空打擊股價并未大跌;三、委買、委賣價格差距大,飄忽不定等等。
莊股坐莊四階段
分析莊股的坐莊模式,其生命周期不外乎經歷以下循環。
第一階段:選擇坐莊對象。這往往事關坐莊成敗,因為只有選準對象,才會有跟風,才能最大限度保證出貨順利。
第二階段:收集籌碼。莊家往往在市場不被看好時,進行逢低吸納,最典型手法就是在上市公司發布利空消息,股價大幅下跌后開始吸納。
第三階段:放量與洗籌、拉抬。莊股收集籌碼的最大技術特征就是成交量持續放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說明有場外資金進場。隨后莊家一般開始洗籌,因為不少中小投資者也熟諳技術分析,膽大者會跟風介入,所以莊家會選擇洗盤。這在莊股啟動初期經常見到。
第四階段:出貨。主力出貨的技術形態無外乎以下幾種:一是在板塊熱點鼎沸時,高位放量滯漲形成單針頭部;二是利用除權后放量擺出填權架勢吸引市場跟風,填權途中出貨。三是炒家創新出貨手法,即先是在高位拉一平臺或者先往下打壓一段空間,然后再做出向上突破甚至再創新高,以吸引中小投資者跟風。
莊股跳水原因
資金鏈斷裂是莊股跳水的致命環節。歸根到底,大莊股的沒落逃不脫資金鏈斷裂這一致命的環節。2001年、2002年屬于莊股的災難年,許多個股在2001年12月前后集中性地慘烈跳水,其主要原因都是股價大幅縮水導致資金面吃緊,大量莊家的資金鏈斷裂,部分主力還遭到了融資方的止損性操作,當時的集體跳水深刻反映了資金鏈斷裂給莊股帶來的致命打擊。當然,導致資金鏈斷裂的原因林林總總,但結果是一樣的:股價雪崩。
證券業的全行業虧損在很大程度上可直接歸罪于“坐莊”,于是業內紛紛宣布永不坐莊,這是否意味著莊股時代的終結呢?分析人士認為難言樂觀。隨著后股改時代的臨近,當莊股隨時可能成為控制權交易的標的之時,莊股就產生了新的流動性。在私募基金取得合法身份之后,集中投資模式也將成為證券市場上不可忽略的一種選擇。所以,在后股改的機構博弈時代,不排除莊股炒作將死而復生或出現“新式莊股”的可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