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秦老師在學校里是個教書好手,他業余也炒點股票,而且還是一個跟莊的高手。同事們問他為什么能夠在專業和業余兩方面都做得很好?他說:“其實做學生工作與炒股有相通之處,那就是我總是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 工資交學費
1997年夏天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當年1月到4月間炒股盈利的股民達90%以上,但秦老師卻非常不幸地成了10%中的虧損一員。1996年12月底,他見股市在經過近一年的漲升后出現了大幅度的調整,便取出在深圳工作了三年的積蓄總共5萬多元殺進了股市。他在9.75元處(也幾乎是該股那一個時期內的最低價格)買進了5000股瓊海藥(0566,即現在的輕騎海藥),僅僅一個星期后他就以13元多的價格將手中股票全部賣出,短時間內獲得15000余元的收入。可他剛高興了幾個晚上就后悔了,因為瓊海藥調整幾天后又發力上攻,迅速沖上14.5元。他與一位同事談起此事,同事告訴他海南股不漲則已,一漲就不可收拾。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一著急就在14.9元處搶了回來。不過這一次,他的錢只夠買4500股了。秦老師的股運不象前次那樣好,瓊海藥并沒有就此上攻,而是連續三天都下調,他想起該股從9元漲上來已經有了近50%的漲幅,不免害怕起來,索性在12.6元處全部割肉。就在他賣掉的第二天,瓊海藥再一次撥地而起,且連續三天大幅上升,漲過了15元。秦老師想追,但又覺得意義已經不大,他也曾考慮過買一只還沒怎么漲的股票,可他剛入市不久,拿著股票行情表將幾百只股票看遍,又覺得只有瓊海藥比較熟悉一些,再想想同事“海南股不漲而已,一漲就不可收拾”的說法,決定再追一次。結果他在15.6元處追上了,最后卻在痛苦了兩個多月后被迫以11.5元賣出。盤點幾個月來的“成果”,虧幅達30%以上,正好相當于他當時認真教書、節儉度日一年的積蓄。
秦老師說瓊海藥是他入市以來吃的最苦的一副藥,但這付苦藥也算得上是副良藥,因迫使他從失敗中總結教訓。他認為自己的確買了一只強莊股,但由于自己沒有把握住機會,才貼進了自己的老本。想起教書幾年來不少爛仔都被自己“假如我是爛仔,我為什么會搗亂?我會接受怎樣的教育?”的方法所馴服,不禁由此及彼地想道:既然我打算跟莊,就得對莊家有所了解,假如我是莊家,我將會采取哪些手段吸貨、把股票做高,又將采用什么樣的手段把別人套住而自己卻全身而退?如果我能用這種方式來對待股票也許它也會變得馴服一點。以莊家之心度莊家之腹
秦老師說教育學生的前提是了解學生,要想以莊家之心度莊家之腹就必須先了解莊家。他買來兩本透析莊家的書來鉆研,對莊家的一些手法有了初步認識,由此知道莊家們總是在低位大量吸貨,在震蕩中拉升并同時吸引散戶跟進,在快速拉升中金蟬脫殼同時將散戶套牢,而且他還知道了莊家要做一只股票完全不象散戶們想象的那么容易,所以他們的胃口都是特別大,不賺個一番兩番甚至幾番是不會輕易放手的。書上還分析說,莊家們常站在散戶的立場上,盡量揣摸散戶的心理并利用這種心理進行炒作。秦老師想:既然莊家有這些特點,散戶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起來呢?
到1999年3月為止,他見股市又在上下兩難的境地里徘徊了半年之久,是進股的好時機了,就在11元多買進金果實業,在9元多買進甬中元(即現在的甬成功)。他對量價關系進行計算后,推算出金果實業的莊家成本就在11元附近,而甬中元莊家的成本至少應是8元左右,只要莊家不愿意承受巨大的虧損,他們就不會逃出來,以此類推,這兩只股票就總有一天會大漲起來。1999年“5.19”行情雖然時間不長但升幅并不小,在股市形勢一片大好的時間里秦老師卻是“熬”過來的。別人的股票都漲了,他的股票卻一副“熊”樣,不過他沒有放手。后來,甬中元因為與深圳的一家公司進行資產重組獲得了生機,在三個月中邊升邊震地漲到了20多元。看著股票漲漲跌跌,而且又是他生平第一次賺那么多錢,他當然也緊張,但一想到莊家還沒有出來就安定多了。后來,他在25元處將股票拋掉了。而金果實業也終于在1999年底正式宣布往上漲,也是一路漲漲跌跌,有一天該股突然一個長陰線打破30日均線將他嚇一跳,不過他又想:“假如是我來幫這個莊家操作,我也不可能很‘標準’地往上攻,沒有一點風波就不能把已經獲利的散戶踢出局,就沒有一個后悔的群體,也就難以讓這些人賣出后重新追進來,就很難套住散戶。”
他這樣抽絲剝繭地分析一番后鎮定了許多,他又一次堅持住了。后來,金果實業一直漲到29元秦老師才把它賣了出去。雖然甬中元后來漲到35元,而金果實業也漲到了36元,但他吸取了瓊海藥的慘痛教訓,無論莊家往后怎么拉,都堅決不再“逢低介入”,因為他知道價格已到高位,即使逢到低價,也早已不是真正的低價了。在甬中元和金果實業上,他分別實現了200%和150%的利潤,初入市時所交的學費也全部賺回來了。
在2000年里,他成功地跟上了黔輪胎和秦嶺水泥兩個莊,分別給了他80%和90%的回報。然而最讓他感到幸福的莫過于江西水泥了,他在6.3元處買進3000股后,其它股都隨著大盤漲升了,而江西水泥卻一直不升不跌,后來大盤繼續升,它卻緩慢地往下跌,居然跌破他事先預計的6元價位(他之所以設定這樣一個止損位,是因為半年前江西水泥實施10配3方案的配股價格就是6元)。他以為莊家已經在兩月前的一輪放量的小行情(最高升到了7.3元)中逃了,秦老師也準備拋掉,但他又想:如果自己是莊家,想了許多辦法籌集了幾千萬元參加配股,會在一輪整體行情非常好的情況下只賺1元多錢就罷休嗎?由此他推斷莊家肯定還沒走,于是耐心等待。后來證明那一次陰跌其實是個空頭陷阱,該股后來一直上攻到13元才停步,給了他很好的回報。當然也有讓他非常后悔的股票,他5元多買進了魯石化,但在7元多就跑了。根據他的推算該股莊家的平均成本大約在4元左右,又幾年沒有漲,從4元多漲到7元多已有了80%的利潤,而在當時的7元高位(現在看來7元雖然是明顯低位,可在當初卻是個驚人的高位)又過分放量,他便乘勝撤退了。專揀便宜貨
秦老師介紹說他這兩年跟莊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只買便宜的,從來不買已經拉升或居于高位的股票。他說據他觀察能夠實現翻倍的股票都是幾元、十幾元和極個別20多元的股票,另外莊家總是在認準一只股票后在低位吸貨,而不可能去吸居于高位的股票,這就注定了居于高位的股票漲升潛力不大,下跌風險卻很大。
筆者認識的股民從事著各種各樣的職業,我發現許多股民都會在炒股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自己職業心理的影響。做醫生的象對待自己的病人的一樣對待股票,保安象對待自己的崗位一樣堅守一只股票,搞建筑的把手中的股票看成是一幢大廈,而秦老師卻站在后進生的立場上對待莊家。他能洞悉學生的心理,就能把教育轉化工作做在點子上,取得了攻心至上的效果;在跟莊的過程中假如自己是莊家便能站在莊家的立場上,洞悉莊家的心理,想莊家之所想,這樣當然就能取得“莊進我進,莊退我退”的效果。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