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機構投資者是滬深市場的柱石一點也不過分,市場的各參與方只有認識到這點才能更好的管理好這個市場、投資好這個市場,否則將會是葉公好龍,事與愿違。參與二級市場的投資運作,研究主力資金動向無疑是研究二級市場要素最重要的環節。下面我們就這個觀點展開討論。 主力資金的本質 市場主力,稱為莊家,是攜巨額資金的機構。主力動向,就是大資金進出股票的情況。大家知道股市的漲跌,從長期看,它取決于價值規律。但在一段時間內看,它主要取決于供求關系,取決于資金流向,許多主力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來達到自己的超值目的收益。但由于主力的行為容易使得部分股票嚴重脫離投資價值并使得不具備投資素養的投資者產生一定的損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采取下列手段:第一是不斷地給市場提供具有良好質量的低于市場平均價格的新股票,要達到這種目的,必須是在一級市場上發行的股票實現流通股東高度分散化,只要是原始流通股東中存在著集中性籌碼就實現不了上升目的,因此筆者建議管理層取消大資金的一級市場的申購權力;第二是建立坐市商機制,有部分大資金在合理的價位外與投資機性大資金逆反運作;第三是建立指數期貨交易制度,使得市場可以沽空;第四是完善ST制度與PT制度,對市盈率連續偏高的股票加以HT(高估)處理。 主力資金的操作 主力資金的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他們的風格與目的各有不同。 1、目的性主力由于當前的市場最大的受益群體是上市公司、中介機構、戰略投資者(包括內部股與轉配股)。他們為了達到籌資或者配股、完成任務或者樹立形象、擴大既得利益而進行的坐莊行為,我們稱這類資金為目的性主力。他們的運作風格是與達到目的的時間表、大盤運動特征相聯系的,達到目的是第一位,套利是第二位,但由于這類資金總體實力較強且考慮效率較少,運作的力度是令人羨慕的。如1995年為了使得“儀征化纖”上市成功,主力發動炒作了“上海石化”;1996年為了活躍深圳市場,主力發動了“深發展”;1999年為了轉配股上市賣個好價錢,主力發動了“東方明珠”;2000年為了保證超級大盤股“寶鋼股份”的順利發行,主力發動了“馬鋼股份”。上述個股當時活躍都是有明顯目的。股市中這種目的分析是實戰技術掌握的關鍵要素之一。 2、投資性主力經過幾年的鍛煉,確實使得部分主力形成了良好的投資習慣,他們往往會在大盤低迷期或者發現某只個股確實有投資價值的時候,對具有投資價值的目標股實施低位介入,并不斷地輔導上市公司獲得經營性成長,從而獲得長線投資價值,該種主力的運作風格較為溫和,但持續性好,走勢不與大盤相聯系。如1997年的投資價值被低估的“深科技”,1998年的套利價值低估的“合金股份”;1999年的波段高成長股“東方電子”。每次上述個股投資活動實施,都伴隨著一批超級主力與成功操盤手的誕生。 3、套利性主力這種主力是目前市場的機構主體,他們的操作目的是利用其它投資者的操作失誤來達到逆反運作的穩定收益。他們的主要運作內容是圍繞股本擴張、資產重組、社會題材、資產管理、投資盲點展開的,小盤股、次新股、冷門股、題材股是他們經常出沒的群體。其主要風格是成為大盤上升行情的主流力量,同時也是逆市運動的中堅力量,他們的運作力度決定著大盤的牛熊,其運作全過程是放量———縮量———放量,多少投資者的終極夢想就是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比較成功的這類動作有2000年的“國電電力”,比較失誤的有“中科創業”。 4、游擊性主力這類主力是追漲殺跌類型的,其操作本質與中小投資者沒有太大的差別,在看好大盤時對看好的股票快速進入,在看壞大盤時快速減倉,這類資金的主體是券商與新入市的三類企業大資金,市場上的60%的漲跌停板都是他們創造的,他們比較喜好操作大盤股,近期一些咨詢機構也喜歡用類似的操作配合他們的信息產品銷售。近期可關注益民百貨(600824)、招商局(002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