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牛市已成習慣”的時候,適當的熊市“警惕”大有必要,何時賣出股票就成了問題。 從交易所每天公布的公開信息中,我們能夠略窺一些市場主力、游資賣出股票時機選擇的端倪。
山頂前賣出:落袋為安
股價漲停,一般認為是買入力量大于賣出力量,市場擔憂的是買不到股票,才會以漲停的最高價買入。 而公開信息中,一些機構卻反向操作,順勢大量賣出。
5 月 24 日,當日“券商概念股”表現如火如荼,吉林敖東迎來了股價除權后的第一個漲停。 當日公開信息中,賣出前三名全部是機構專用席位,3 家合計賣出額占到當日賣出前五名合計的76%。 第二天股價再度漲停,賣出前2 名仍舊是兩家機構專用席位,合計占賣出前五名合計的59%。 從當時后兩天的走勢來看,前一日賣出的三家機構少掙了10%的利潤,然而如今回頭再看,這兩個時點的賣出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美的電器6 月 8 日實施 10 送10 的分配方案,股價除權后連續上漲,大有要填權的勢頭。6 月 11 日、6 月 14 日~18 日公布的公開信息中,機構專用席位一直在賣出席位中露面,6 月 11 日有 1 家,6 月 14日至18 日累計賣出前五名中,有 4家都是機構專用席位,另外一家被認為是主力資金云集的中金公司上海陸家嘴東路營業部累計賣出1.59億元,5 家賣出合計 4.86 億元,占到了那3 天成交的 17%。 6 月 14 日、15 日、18 日 3 天, 連續分別上漲5.84%、10.11%、8.69%。 兩個月后的今天回頭看,美的電器的股價仍低于當時賣出的價格。
近日與上述兩家操作相似的有:8 月 7 日,華僑城漲停,賣出的前五名全部是機構專用席位;8 月 8日,中糧地產漲停,賣出前四名都是機構席位。
機構是人不是神, 在以上的例子中,在一些機構賣出的同時,也有機構在大舉買入。目前看來,吉林敖東、 美的電器兩只股票在各自的時點上, 選擇賣出的機構比買入的機構略高一籌。
山尖上賣出:積少成多
游資一種典型的操作策略是短線急劇拉高,股價上漲之后順勢賣給跟風者,股價在短期走勢類似山頂,游資往往都是把股票賣在山尖上。
6 月 13 日~20 日,大唐發電走出了倒“V”型走勢,東吳證券杭州湖墅南路營業部是炒作的主要力量。 買入階段是6 月 13 日~15 日,累計買入1.67 億元、546.64 萬股;6月18 日~20 日是賣出階段,是累計賣出的第一名, 共賣出2.14 億元、520.69 萬股, 后 3 天基本上把前 3天的買入股票全部賣清, 獲利是2.14 億元-1.67 億元=4742 萬元,手中還余26 萬股。
另一個案例是華泰證券南京中華路營業部于7 月 6 日買入 310 萬元、20.81 萬股西藏旅游;7 月 9 日、10 日, 股價累計上漲 19%,7 月 11日這家營業部賣出366 萬元、20.58萬股,獲利為366-310=56 萬元。
近日與上述兩家操作相似的有: 中金公司北京建國門外大街營業部于8 月 7 日買入北京旅游,天一證券寧波解放南路營業部于8 月8 日買入東北電氣, 兩家都選擇了于次日傾囊而出。在這種操作手法中, 股票的走勢一般是前一日開盤封在漲停,第二日基本上是以漲停價開盤, 吸引跟風盤涌入, 但當日的股價卻是高開低走, 成交量較前一個交易日數倍放大。這類山頂賣出的案例,基本上都是短線席位快進快出的結果。
投資者可關注在股票漲停的第一日交易所當晚公布的公開信息中,有無著名的短線席位介入; 第二日要緊盯分時圖中有無高開低走的趨勢,成交量是否急速放大,這是判斷是否有機構出逃的主要依據。
雖然這類短線炒作,每次只有10%左右的利潤,扣除費用也就在8%左右,但經年累月,積少成多,利潤不薄。
下山時賣出:壯士斷腕
錯過了最高價的賣出, 總有心疼的感覺,沒有將利潤最大化,此時不賣,后續的走勢只會讓利潤更小,甚至出現虧損, 此時選擇賣出就更需要勇氣和決斷。
上工申貝在7 月 31 日、8 月 1日 連 續 漲 停 ,8 月 2 日 振 幅 達15.89%, 股價較前一交易日下跌了3.20%,原因是 8 月 1 日買入的前四名當日悉數賣出,不幸的是中信證券南京高樓門營業部充當了接盤者,成為當日買入的第一名。相信該主力通過當晚的公開信息能夠了解自己的尷尬處境。 是等待解套還是壯士斷腕?這家營業部選擇了后者。第二日(8 月 3 日),大盤一片陽光,上證綜指上漲3.47%,上工申貝卻繼續下跌5.83%,這家營業部成為賣出第一名,賣出數量基本和前一日的買入股票數量接近。 兩日之內,虧損40萬元。不過, 上工申貝其后繼續下跌了9.23%后才止住跌勢,可見,這家營業部果斷止損是值得的。
買股票早晚是要賣出的, 時機的選擇是藝術不是科學,投資者可通過持續跟蹤交易所的公開信息,找出主力撤退的蛛絲馬跡,不僅可以學習他們的操作思路,亦可規避股價在主力出逃后可能下跌的風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