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分析中,市場成本原理非常重要,它是趨勢產生的基礎,市場中的趨勢之所以能夠維持,是因為市場成本的推動力,例如:在上升趨勢裡,市場的成本是逐漸上升的,下降趨勢裡,市場的成本是逐漸下移的。成本的變化導致了趨勢的沿續。
均線代表了一定時期內的市場平均成本變化,實戰中總結出一套完整的市場成本變化規律----均線理論。他用於判斷大趨勢是很有效果的。
內容包擴:
01、均線回補。
02、均線收斂。
03、均線修復。
04、均線發散。
05、均線平行。
06、均線脈衝。
07、均線背離。
08、均線助推。
09、均線扭轉。
10、均線服從。
11、均線穿越。
12、均線角度。
均線回補
均線反應了市場在均線時期內的市場成本,例如:30日均線反應了30日內的市場平均成本。股價始終圍繞均線波動,當股價偏離均線太遠時,由於成本偏離,將導致股價向均線回補(回抽),在牛市裡表現為上升中的回調,在熊市裡表現為下跌中的反彈。例如:大盤在99年5.19行情時,由於短期內的,導致股價遠遠偏離了中長期均線,在大盤衝到1756點時,30周均線處於1212點,60周均線處於1249點,當股價在高位放出天量出現劇烈震盪時,已經明確的表明:大盤見頂,指數將向均線回歸。
2002年年初,當大盤暴跌到1400點以下時,30周均線在1763點,60周線在1931點,股價偏離均線的距離很大,30周的偏離達到400多點,60周的偏離達到近600點。當大盤在1400點以下出現劇烈震盪時,表明:大盤見底,將向均線回補。2002年年初的1339點見底時,我當時在中財論壇曾經發過兩個帖子提醒網友搶反彈。一個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千萬多頭千萬軍」,在裡面提出:1400點以下是空頭墳墓。另一個是「我愛低價股」,指出了超跌的低價股是反彈的主流。
本次大盤從2002年7月的1748點跌到前期的1311點時,我雖然感覺到大盤下跌動力不足,但我還是看錯了,沒想到大盤會提前出現強勁反彈,我之所以沒有在1300多點進場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30周線和60周線處於1556點和1584點,而且每週勻速下行6個點左右,指數僅僅偏離了均線200多點,并且大盤在下跌時不斷的出現抵抗行為,產生大級別反彈的可能性小,60周線是熊市生命線,被突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也就在空間上限制了反彈的高度,我的判斷是:200多點的空間太小,不能有效的吸引場外主力大資金進場做大行情,因為200多點對於主力大資金來說,迴旋餘地太小。如果在1311點時,大盤不反彈,而是採取繼續暴跌的話,如果跌到1200點以下或者更低時,則大盤就有了產生大級別反彈的基礎!但是,市場永遠也無法讓人看透,這就是它的媚力所在!反過來說,正是因為這次反彈的均線偏離程度太低,所以在技術上,我認為行情的高度和參與的價值也將注定有限。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