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95年初一個偶然的時機下股海遨游的。5年來,盡管我沒有像楊懷定先生那樣成為“楊百萬”聞名全國,但我資金卡上的數目年年遞增。對于我來講,1999年報這根年K陽線已經是連續第5根年陽線了,我做到了年年盈利。
有人要我介紹股市賺錢的經驗,說來也簡單,5年來暢游股海的體會是16個字,是“穩字當頭,安全第一,勤奮學習,謹慎操作”。這16個字可以說與我的年齡相映照,“老練穩健”。作為一個年近7旬的退休老人,我的收入有限,積蓄有一定的“養老”用場。說句心里話,“5萬、10萬我賺得起,但我虧不起”,所以一定要確保原始本金的安全。我受過高等教育,加上學過企業經濟管理理論,這就給予了我參與股市一些有利條件。我還自學了證券投資基本理論,以及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股史,對多數錢龍技術指標公式都手算過,因而對股票的價、量之間的“函數”關系有一定的了解,還摸索試創了“金甲”分析理論和“相關”預測技術。
在具體操作上,我非常謹慎,有人甚至說我“膽小”。近幾年,我堅持手中的“兩票”(股票和鈔票)的原則,一般我不主張聽股評人士的勸告設置止損點,所以很少割肉,相反越跌越買,可能我有些阿Q精神,股市連續大幅下跌時,我反而看到希望,而此時滿街都已是套牢盤,我也幾近滿倉。也許我的運氣好,每當我滿倉時,要不了多久時間,大盤會止跌,或是反轉或是反彈,行情就會出現。1999年12月下旬,我的倉位已很重,大盤還在下跌,我估計會有一波中級以上反彈行情,升幅至少有15%以上,由于倉重,吃掉我一部分1999年報的利潤,但卻為千禧龍年的資金年K線拉陽創造了條件。此時,我的操作原則是不貪,堅持逐步獲利出局,當大盤創新高,進入高位時,我手中籌碼倉位已經很輕,盡管這種操作方式獲利率較低,但卻“保險”。最后,還有一點,我與不少股民的操作不一樣:有時大盤在高位,我就揀在低位的個股做;反之,大盤在低位,我手中個股如在高位,我也要“殺”出。也許大家不相信,每年我均能逮住幾只快馬(不是黑馬),1999年我曾經逮住過拉薩啤酒、遠洋漁業、龍發股份以及海南高速等;今年又逮住了華聯商廈(在1999年底前加倉),最近,深寶安又獲利出局。
我信奉一些市場人士所譏諷的“雞毛菜”操作觀點,只要有10%以上的盈利,已經很滿足,所以我盈利量并不大,但卻賺得很穩定而輕松,這真是我一個老人所希望的,也就是我的老有所“樂”和老有所“得 ”。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