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攻趙國都城邯鄲,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里?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孫臏卻認為,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的都城大梁猛插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魏都大梁。魏軍聞訊急忙回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這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
投資者在實際的解套操作中,常常存在著一種投資誤區:就是用空倉的資金去攤平被套的股票,降低套牢成本,等待大勢好轉時,再乘機保本賣出,這種方法雖然也算是一種解套方式,但其中卻存有弊端。如果投資者被套的股票基本面情況較差,或不屬于當前行情的熱點,那么,即使大勢好轉,這類股票的漲幅也相當滯后。相對于自己后期投入的資金而言,就是一種資金上的浪費。
如果假設投資者手中被套的股票就是趙國,而空倉的資金就是齊國的話,對投資者來說,最佳的選擇并不是出兵趙國(即攤平原來被套的股票),而是選擇更加有漲升潛力的個股買入(即相當于出兵魏國)。
因為,投資者的解套操作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獲取利潤,依此降低被套成本。所以,投資者的空倉資金就應該用于更有漲升潛力的當前熱點行情中,而不能限制自己一定要攤平以前的被套個股。那種將空倉資金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原來被套的股票中的投資方式,等于是放棄了選股的機會,是一種非常僵化的投資方式,而且資金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同時,也增加了投資者解套的難度。
因此,投資者實施解套操作時,要開拓視野,放棄不合理的慣性思維。在經歷了漫長的熊市調整以后,不要將寶貴的空倉資金用于攤平失去活力的被套股票,而是要將資金用在刀刃上,選擇當前行情的熱門板塊或龍頭類個股。投資者只要在這類個股的炒作中獲取了豐厚利潤,就等于是降低了被套股票的損失,也就等于是在為被套的股票解套。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