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痛苦的經歷都是一種寶貴的財富,那么,在這次大喜大悲的調整中,我們似乎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總結出點經驗來:
第一,股市是一個與人的情緒反向行走的場所。從6000點到3000點,持股的人都經歷了一個從亢奮到期望、從猶豫到膽怯、從恐慌到絕望的過程,最應該熬的時候實際上是最難熬的時候。當股市3000點岌岌可危之時,好多股民跟我說,這些天食不甘味、夜不安眠,頭痛、胸悶、血壓升高、心跳過快……,當市場的空頭將下跌目標位指向了破998點那個低點之時,有些股民想到了手中的股票是否會血本無歸。在上述那條長達315點下影線中,幾乎全部是恐慌拋盤。在熬不過去的人,拱手將籌碼交出時,股市絕路逢生了,這種從亢奮到絕望的心理演變過程也就是股市從頂到底的演變過程。
第二,底部的差價幾乎都是白做。股市中人們總希望在高拋低吸中獲利,當股市跌到3300點時,獲利盤已經所剩無幾,而套牢者總是期望在高拋低吸中來攤低成本,而事實證明,這樣的努力往往效果適得其反,要么最終是高吸低拋,要么在底部區域丟失了籌碼,以至在更高位追漲,這樣的炒作其戰績還不如趴下不動。
第三,資金卡上的市值只是數字,不要將其與日常消費聯系在一起。這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如果在這點上不能做到心理上“斷奶”,那我勸您將錢去買點穩定收益的金融產品,否則,放在股市上絕對是件很痛苦的事。有個朋友告訴我,當他看到市值每天2萬、2萬縮水,他聯想到的是一樣樣物件像“抄家”似的被人從家里搬走,那時心理接近崩潰。實際上,做股票的人要將市值作為一種數字游戲,這需要歷練,才能培育其良好的心理素質。
第四,既要懂得止損、也要懂得止贏。股市是個叢林,叢林中有其生存法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在這個叢林中,什么想不到的事情都可能發生。在這個叢林中,中小投資者生存難度比大投資者要難得多,那就需要尋找自我保護的辦法,最好的辦法一是止損,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不天天粘在市場上;二是止贏,每年確定一個盈利目標,達到了就走,賺一塊你能夠賺的利潤。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