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同事彭承志、張強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白天遠距離(53km)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通過地基實驗在信道損耗和噪聲水平方面有效驗證了未來構建基于量子星座的星地、星間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據7月25日消息,基于衛星平臺的量子通信是構建全球量子通信網絡最為可行的手段,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目前已經在國際上成功實現了首次星地量子通信,為未來開展大尺度量子網絡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奠定了技術基礎。但由于陽光噪聲的影響,“墨子號”衛星只能在夜晚工作,至少需3天才能完成全球范圍內地面站點的覆蓋。
為抑制白天陽光背景噪聲,潘建偉團隊近期從三方面發展關鍵技術,他們采用1550nm波段光子開展實驗,優化光學系統,將噪聲降低超過一個數量級,并發展頻率上轉換單光子探測技術、自由空間光束單模光纖耦合技術,降低噪聲約4個數量級。研究小組在相距53公里的兩點間完成了白天陽光背景下的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實驗結果驗證了太陽光背景下開展星地、星間量子密鑰分發的可行性,為下一步構建量子星座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相關概念股:
四創電子:院所改制實質推進,雷達龍頭有望受益
7 月 7 日下午,國防科工局在京組織召開軍工科研院所轉制工作推進會。會議解讀了《關于軍工科研院所轉制為企業的實施意見》,宣布啟動首批 41 家軍工科研院所轉制工作。 公司作為國內首家以雷達為主業的上市公司,被譽為“中國雷達第一股” , 控股單位中電科 38 所為我國一類軍工科研單位, 是我國軍民用雷達研制生產的重要基地, 38 所 2015 年收入超過 103 億元,約為同期上市公司 4 倍以上。 我們認為,院所改制轉企,為軍工研究所資產證券化掃除制度障礙, 公司作為 38 所下屬唯一上市公司,在軍工產業持續推進證券化大背景下有望持續受益。
公司 2016 年 3 月發行股份收購 38 所下屬博微長安,主營業務中新增低空警戒雷達和海面兼低空警戒雷達裝的研發和制造,公司將全面進入軍用雷達領域,軍民融合、協同發展效應將進一步凸顯。 此次收購與 2017 年5 月完成過戶, 博微長安 2017-2019 年承諾業績 1.01、 1.16、 1.32 億元,且作為上市公司同一控制人企業,全年并表后將大幅增厚公司業績。 同期公司亦完成定增,定增價 61.48 元,與當前股價接近,具備一定安全邊際。
國務院 2016 年 5 月發布的《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 年,我國將建成通用機場 500 個,截止 2015 年底尚有約 200多個機場缺口。未來幾年通用機場建設將惠及包括機場建設、雷達/ads-b等配套基礎設施行業。公司在空管一次雷達業務在國內占據優勢地位,二次雷達已開始進入民航領域。公司將受益于通航建設加速推進,拉動雷達業務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預計公司 2017-19 年原有業務歸母凈利潤 1.61、 2.02、 2.40 億元,eps分別為 1.01、 1.27、 1.51 元。 再考慮今年完成博微長安并表,預計 2017-19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2.62、 3.18、 3.72 億元, 全面攤薄后 eps 為 1.65、2.00、 2.34 元,對應 383127xpe.
風險提示: 資產整合的不確定性。通航機場建設不達預期.
皖能電力:受益火電主業回暖 低估值期待資產注入
安徽國資委旗下電力上市平臺,系當地火電龍頭公司。 公司大股東為皖能集團,實際控制人為安徽省國資委。公司近年來裝機穩步增加,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裝機容量達 655 萬千瓦,權益裝機容量達 636 萬千瓦,占安徽全省統調火電機組比例超過 17%(不含皖電東送機組)。
燃料成本逐步回落, 電價結構優化, 疊加火電發電效率有望提升, 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提升。五月以來環渤海動力煤價格連續下跌,神華集團和中煤集團近期長協價格相繼下調。 今年煤炭供應總體偏向寬松, 預計從二季度開始公司燃料成本壓力開始緩解。從利用小時數上看,安徽盡管好于全國平均水平,但也處于歷史性低點,隨著高層密集表態火電供給側改革,五大電混改邁出實質性步伐,預計火電效率有望不斷改善。
公司裝機穩步增長,業務結構不斷優化。 安徽省在 16 年出臺的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中被列為僅有的 3 個綠色省份之一,火電裝機尚有增長空間。 17 年 3 月皖能銅陵二期新投產一臺百萬千瓦機組,錢營孜發電 2*35 萬 kw 機組預計年內投產,公司裝機穩步擴張。安徽省電力需求較為旺盛,同時隨著皖電東送規模擴大,省內電力消納有保障。公司近年來業務結構不斷優化,通過與國電合作在安徽拓展風電項目,優化電源結構;公司利用電源和省屬電企優勢,聯合神皖能源和銅陵有色(3.19 +2.90%,診股)成立售電公司,相關業務推進迅速,公司業務結構不斷優化。
資產注入時點漸近,外延成長可期。 皖能集團 13 年即承諾在之后 5 年內分批完成電力資產注入以解決同業競爭問題,截至目前尚有國電銅陵 25%股權、國電蚌埠 30%股權以及神皖能源 49%股權等優質資產未完成注入,其中神皖能源體量較大,目前在運裝機達 460萬千瓦,在建裝機 132 萬千瓦。上述資產完成注入后,公司裝機規模有望再上臺階。目前距離承諾的 18 年完成注入時點漸近,公司有望通過股權、債權等多種方式完成對集團剩余電力資產的重組。
公司定增取消暫不考慮資產注入, 同時綜合考慮公司內生裝機增長,以及煤價和火電利用效率改善,我們調整公司 17~19 年歸母凈利潤預測為 4.33、6.98 和 8.65億元(調整前分別為 4.60、 6.94 和 9.64 億元),對應的每股收益分別為 0.24、 0.39 和 0.48元/股, 當前股價對應的 pe 分別為 24 倍、 15 倍和 12 倍。公司為優質區域電力龍頭,充分受益行業基本面改善,電力+金融雙輪驅動格局初步形成。
風險提示: 煤價進一步上漲; 新增機組投產進度不達預期.
華工科技:激光大制造平臺逐步發力,業績高增長有望持續
公司公告 2017 年半年報業績預告,預計 2017h1 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 1.71 億元-1.82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45.80%-55.18%,實現每股盈利 0.19 元-0.20 元。
本次公司業績增長的原因為 2017 年上半年公司激光加工系列成套設備和敏感元器件銷售收入同比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從而推動公司盈利水平提升。
激光行業持續高景氣,預計公司業績保持快速增長。 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以及工業 4.0 國家戰略的推進下, 我們預計激光行業今年將維持較高景氣度。 公司是國內激光行業的龍頭企業, 16 年激光設備實現營收 10.96 億元,同比增 41.45%。 此外,“華工激光”開啟智能制造新征程, 研制智能制造生產線,圍繞產品和技術創新,深入推進大客戶戰略,持續提高重點客戶數量和銷售貢獻率, 確保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
敏感元器件客戶優質廣泛, 市場地位持續增強。 子公司華工高理主要產品包括 ntc 系列熱敏電阻、 ptc 系列熱敏電阻和汽車電子。 其空調溫度傳感器,占據全球 70%以上市場份額; pwm 控制系統和薄膜型 ntc 溫度傳感器模組類產品進入國際新能源汽車龍頭公司。公司擁有三星、 lg、松下、西門子、格力、海爾、馬自達、一汽、東風等 100 余家國內外知名客戶。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臨,公司在傳感器領域市場地位將得到進一步增強。
定增方案已過會,募投項目建成將進一步增強公司競爭力。 公司擬募集資金18 億元用于激光精密微納加工智能裝備項目、激光機器人(18.87 -0.21%,診股)系統智能工廠建設項目、物聯網用新型傳感器項目、智能終端產業基地項目,該方案已獲得證監會核準。 此次定增項目的順利實施將擴大公司現有產能、提供新的業績增長點,從而進一步增強公司競爭力。
基于公司激光設備產品逐步得到大客戶的認可并快速放量,預測公司 2017-2019 年的凈利潤分別為 3.62 億元、 4.57 億元和 5.59 億元, eps 分別為 0.41 元、 0.51 元和0.63 元。考慮到公司在激光技術應用領域競爭實力強,參考可比公司估值,給予公司 2017 年 43 倍 pe。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大幅度波動,市場開拓不及預期, 激光行業景氣度不及預期。(原標題:中國太空量子通信獲突破 關注受益股)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