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凈資產是上市公司每服股票所包含的實際資產的數量,又稱股票的帳面價值或凈值,指的是用會計的方法計算出的股票所包含的資產價值。它標志著上市公司的經濟實力,因為任何一個企業的經營都是以其凈資產數量為依據的。如果一個企業負債過多而實際擁有的凈資產較少,它意味著其經營成果的絕大部分都將用來還債;如負債過多出現資不抵債的現象,企業將會面臨著破產的危險。 股票投資與銀行儲蓄有所不同。因為儲蓄的利息率是事先固定的,所以儲蓄的收益是與儲蓄額成正比的,存得愈多,獲利越大。而股票投資的收益只與所持股票的多寡成正比,投入的多并不意味著收獲就大,即使股民投入的資金量相同,但由于所購股票數量不等,其投資收益就有可能差異很大。
由于股票的收益決定于股票的數量而并非股票的價格,且每股股票所包含的凈資產決定著上市公司的經營實力,決定著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每股股票所包含的凈資產就對股價起決定性的影響。 股價與每股凈資產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固定的公式。
因為除了凈資產外,企業的管理水平、技術裝備、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及外部形象等等都會對企業的最終經營效益產生影響,而凈資產對股價的影響主要來自平均利潤率規律的作用。
前一節已表述,由于平均利潤率規律的作用,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都會圍繞在一個平均水平上波動。對于上市公司來說,由于經過了較為嚴格的審查,且經營機制較為靈活,管理水平比一般企業要高,所以其盈利能力普遍要高于普通企業。 如最近幾年,我國的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約在10%左右,而上市公司1993年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6%,1994年為13.5%,1995年宏觀經濟趨緊,工業企業的經營收益較低,但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仍然接近11%。 研究表明,各國上市公司的平均凈資產收益雖然普遍都高于當地的平均投資利潤率,但都不會超過150%這個范圍。
所以,只有當股票的平均價格不超過每股凈資產的1.5倍時,投資于股市的收益才能和銀行儲蓄或其它投資的平均值相當。而當股價超過上市公司平均凈資產值的1.5倍以后,購買股票的收益就不如其他投資了。 以上結論是相對股市的整體平均而言的,對一個或少量幾個上市公司并不適用。如果某個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出眾、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較高且能長期穩定、生產手段和技術裝備比較先進,對股價當然可看高一線,但也不宜超過凈資產的三倍。
從1994年的統計資料來看,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超過36%以上的只有2家,超過平均水平達3倍以上的還占不到總數的1%,1995年的情況也基本如此。
通過凈資產含量也可確定股價的下限。只要一個上市公司經營范圍不屬于國家政策限制發展的產業或是夕陽產業,當其股價降到其凈資產含量以下時,購買這種股票就物有所值了。當股價降到凈資產含量以下時,上市公司就面臨著一個被收購和兼并的問題。
對于投資家來說,與其用同樣的資金建設一個和這種上市公司規模相當的企業,還不如在股市上收購來得方便,它不但省去許許多多的項目前期工作如申報、選扯、可行性研究等,收購一個現成的上市公司還可節省建設所用時間,且上市公司還有現成的員工、銷售網絡可以利用等等。上市公司被購并后,收購企業還可對其生產進行重組,如通過調整管理人員和產品結構等措施來迅速提高其經營效益。由此可以認為,股票的最低價格可定在每股凈資產的80%以上。 對于理性的投資者來說,購買股票的平均價格可控制在平均凈資產值的80%與150%之間,即:
0.8×平均每股凈資產<股票的平均價格<1.5×平均每股凈資產
在這個范圍內,購買股票將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超出這個范圍,購買股票將具有較大的風險,市場的投機氣氛可能要濃厚一些,被套牢的可能性就會高一些。
而對于個股來說,如上市公司經營確實有方,對其股價可看高一線,但最高價還是應限定在每股凈資產的三倍以內。
0.8×每股凈資產<股價<3×每股凈資產
由于我國的資產評估工作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在掛牌以前,有此上市公司的凈資產含量明顯是被高估了的,比如一些上市公 司的凈資產收益率連年都在10%以下,明顯低于行業水平。這種企業的凈資產含量就可能包含有較大的水份,股民在選股時應加以注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