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府官網近日下發通知,《廣東省推進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指出,“十三五”期間,要重點推進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總投資約4.8萬億元建543個項目。到2020年,形成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機場、港口、核電、城市軌道等面向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供給能力。
《方案》提到,計劃2017~2020年投資約380億元,建設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深圳港鹽田港區東作業區集裝箱碼頭工程等港口碼頭項目21項,加快區域港口功能優化提升,以廣州港、深圳港為核心加快港口整合,促進全省港口協同發展,形成分工合理的港口發展格局,構建對接港澳、聯通西江、服務泛珠的世界級港口群,到2020年全省港口貨運吞吐能力達20億噸,集裝箱年通過能力達6500萬標箱,鞏固全國領先地位,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門戶。
此前,港口圈也曾發文表示,廣東省港口特點鮮明:一是存量大,包括香港港在內,廣東省港口岸線總長達21公里,貨物吞吐量能力達1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8000多萬標箱;二是港口投資主體多元化,有外資、央企、地方國企、民企對港口的多元投資;三是市場競爭充分,服務能力強,但同時存在重復建設,市場競爭激烈;四是港口企業上市企業多,珠三角地區匯聚了鹽田港、招商局港口、深赤灣、珠海港、廣州港、珠江船務等六家A股、H股上市企業。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