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礦業報7月10日消息,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南方頁巖氣科技攻堅戰宜昌地區協調領導小組組長王昆宣讀了院士、專家對鄂宜頁1井頁巖氣調查重大突破成果的鑒定意見,武漢地質調查中心陳孝紅介紹了鄂宜頁1井取得的重大突破成果。研討會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資源評價部負責人邢樹文主持。
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國土資源部的領導下,中國地質調查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領導提出的希望繼續擴大油氣資源調查成果,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做出新貢獻的重要指示精神,實施南方頁巖氣科技攻堅戰。在以往油氣地質工作的基礎上,瞄準久攻未克的南方復雜地質構造區,加大工作力度,部署實施的鄂宜頁1井在寒武系水井沱組(地層形成于約5億年前)獲得6.02萬立方米/日、無阻流量12.38萬立方米/日的高產頁巖氣流,并在震旦系陡山沱組(地層形成于約6億年前)獲得迄今全球最古老頁巖氣藏的重大發現。
6月14日~15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湖北宜昌召開鄂宜頁1井頁巖氣調查成果鑒定會。康玉柱、李陽等9位院士、專家一致認為:“鄂宜頁1井頁巖氣調查的重大突破是歷史性、開拓性、導向性、里程碑式的,填補了中揚子寒武系油氣勘探的空白;首次確立了寒武系水井沱組為頁巖氣勘查開發新的主力層系,對廣大南方復雜構造區塊油氣勘探具有示范引導作用,實現了我國頁巖氣勘查從長江上游向長江中游的戰略拓展,對形成南方頁巖氣勘查開發新格局,支撐長江經濟帶戰略和油氣體制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鄂宜頁1井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城區西南20千米處,是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長江中游部署實施的第一口頁巖氣壓裂試氣井,實現了我國南方頁巖氣調查新區新層系的重大突破、新理論和新技術的自主創新。
一是開辟了長江中游頁巖氣勘查新區。首次在長江中游獲得高產頁巖氣流,圈定1200平方千米有利區,預測資源量超5000億立方米,有望形成新的頁巖氣資源基地。打破了我國頁巖氣勘查開發均集中在四川盆地及周緣的局面,實現了從長江上游到中游的戰略拓展。
二是發現五套含氣地層,在古老地層寒武系、震旦系獲頁巖氣調查重大成果。首次在四川盆地外寒武系水井沱組鉆獲高產氣流,證實該層系是頁巖氣勘探的又一主力地層;在距今約6億年前的震旦系陡山沱組,發現迄今全球最古老的頁巖氣藏,拓展了新的勘查層系,具有巨大勘查開發潛力和重大科學意義。
三是創新提出了古隆起邊緣斜坡帶頁巖氣成藏新模式。傳統認為該地區古老地層生油生氣早,歷經多期改造難以成藏。經長期研究攻關,提出了“有利相帶是基礎,有機質含量是保障,基底隆升及演化是關鍵”的新模式,突破了傳統認識,有效指導了勘查部署,豐富了頁巖氣成藏理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