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馬遜Amazon Go線下超市推出半年以后,國內的無人便利店終于迎來了集體爆發期。
7月3日,國內首家投入商用的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宣布完成超過1億元的A輪融資,并計劃在一年內鋪設5000個網點。
無獨有偶,另一家無人便利店F5未來商店近期也宣布獲得創新工場3000萬元融資,這是一家依托自主研發的機械臂和后臺管理系統來構建無人化場景的企業。
6月25日,娃哈哈與深蘭科技簽訂3年10萬臺、10年百萬臺TakeGo無人店的新聞令零售圈內沸騰了起來。
作為“新零售”的倡導者,阿里巴巴不甘落于人后,無人超市“淘咖啡”也在7月8日-12日舉辦的淘寶造物節上亮相。
資本青睞、巨頭進軍,一時間無人零售的概念被推到風頭浪尖之上。
風口之上,質疑頻出
無人便利店的出現刷新著消費者的認知,使未來商業場景又多了一種可能,甚至被認為是未來與實體零售、電商比肩的“第三零售”業態。無人便利店的消費體驗真的好嗎?技術問題如何解決?“無人”是噱頭還是發展趨勢?風口之上,質疑頻出。
無人便利店通過節約一定的人力成本、提升購物的便利性,具備快速復制推廣的可能。無人便利店的形態介于傳統便利店與自動售貨機之間,可以實現低空間需求、高SKU與高便利性,從而吸引消費者,并有望獲得高坪效以及較短的投資回收期。不過,無人便利店仍需符合傳統便利店的邏輯,在選址、商品品類選擇、供應鏈管理等層面符合市場規律。
4類無人便利店解決方案涌現,人工智能方案最為亮眼,RFID與機器臂方案有望成為短期快速落地應用的模式。(1)人工智能方案以Amazon Go、TakeGo、淘咖啡為代表;(2)RFID方案以繽果盒子為代表;(3)機械臂方案以F5未來商店為代表;(4)自助掃碼方案以便利蜂為代表。
從實際經營來看,銷售收入與管理成本是無人便利店的兩道坎。(1)無人便利店的客單價比傳統便利店略低,所以就需要通過多種渠道吸引消費者到店購買。(2)若1個人可以維護6~10家無人便利店,同時設備損耗率保持較低的狀態,管理成本便可控。以繽果盒子為例,若經營順利,其月度經營性結余可以達到7,100元,投資回收期為14個月。
無人便利店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創業企業料將“九死一生”。無人便利店方案在技術、用戶體驗等方面均有待完善。預計未來在獲得線下門店入口以及消費者核心數據的基礎上,無人便利店若能夠打造良好的商業生態,便可以發掘更為多元化的變現渠道(廣告、精準營銷、消費金融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