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新興成長的中證500指數基金表現相對疲軟。分析人士稱,指數基金業績分化本質上是大勢所趨。但市場風格有可能進一步發生轉變,未來偏成長的指數基金,將顯現一定的低洼配置價值。
權重指數基金表現亮眼
根據數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全市場名稱中帶有“滬深300”字樣的基金共有91只,截至2017年6月23日,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為9.29%,其中僅2只收益為負。
在上述獲得正收益的指數基金中,今年以來收益超過20%的有2只,其中國金滬深300B以24.18%的收益位列榜首,招商滬深300地產B以20.6%的收益位列亞軍。在名單中,今年以來收益超過10%的基金有41只,占總數的近一半。
然而,統計還發現,“滬深300”基金在2016年年度的業績并不理想。根據數據,2016年度,可統計的名稱中帶有“滬深300”的基金共有79只,平均收益為-8.42%。全年收益為正的僅有9只,年度收益最高的招商滬深300高貝塔A業績為5.01%。
同時,“滬深300”基金中,平均規模為13.92億元,超過百億的滬深300基金共有5只,均為滬深300ETF及聯接基金。
此外,根據數據,記者統計發現,名稱中帶有“上證50”字眼的基金共有20只,截至2017年6月23日,今年以來收益全部為正,平均收益達10.11%。其中,今年 以來收益超10%的基金有14只,達到總數的七成。位列收益榜單前三的分別為國金上證50B,收益率達18.95%,長盛上證50B為18.13%,易方達上證50B為17.89%,均為指數分級基金的B類份額。
對比去年,在可統計的19只“上證50”基金中,2016年度平均收益為-4.53%,僅4只收益為正,位列2016全年收益榜首的長盛上證50A收益為5.37%。
規模方面,華夏上證50ETF以290.73億的規模雄踞“上證50”基金規模榜首,今年以來收益逾10.96%。其余“上證50”基金規模均不足10億元,20只當中有11只規模低于1億元。
市場人士稱,指數型基金短期凈值表現與規模關聯性較大可能是受大額申購贖回影響,同時跟蹤誤差不一。不過從本質上來說,其盈虧很大程度上還是基于所跟蹤指數。近期市場呈現抱團態勢,資金熱捧大藍籌與權重股,力挺“漂亮50”,而滬深300與上證50的編制構成,與市場追求趨勢高度重合,權重型指數基金業績自然“水漲船高”。
成長指基迎來配置優勢
根據數據,可統計的名稱中帶有“中證500”字眼的基金共有55只,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為-2.21%。其中,收益為正的基金有11只,占總數比為兩成。截至2017年6月23日,今年以來收益最高的招商中證500C,業績為5.01%。
2016年度,在可統計的42只“中證500”基金中,平均回撤13.11%,僅5只收益為正,榜首的泰達500A全年收益為4.99%。
規模方面,南方中證500ETF基金以超170億的規模獨占鰲頭,但有50只的中證500基金規模低于10億。
招商證券認為,指數型基金相比主動型基金,有操作透明、風格穩定的特點。其通過配置寬基指數,可以幫助投資者獲取類別資產投資的平均收益。與此同時,ETF、LOF可直接交易,沒有申購贖回費用,適合波段操作。而且該類基金管理費用相對低廉,適合長期持有。
有公募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如果要做基金定投,投資中證500相關指數基金相比滬深300更具有長期回報價值,因為相對而言,中證500的波動幅度更大,相對來說彈性也更大,長期收益率也就更高。但投資指數型基金,更多還是作為一種相對穩健的工具配置,所以需要注意不同階段的配置壓力所在,結合市場實際情況進行操作。
光大證券在6月19日的周策略中表示,市場短期反彈,建議投資者關注中證500指數基金。針對市值相關指數輪動配置建議,招商證券在上月的研報中表示,如果在上證超級大盤指數、上證50指數、中證100指數、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中擇優進行輪動配置,建議優先選擇上證50指數與中證500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