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主要受中東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持續高位震蕩。三地原油變化率在2月23日突破4%之后仍持續快速攀升,截至3月13日,三地原油變化率已達10%。
3月8日,距離上次成品油調價正好滿22個工作日,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的窗口也再度打開。但是目前正逢“兩會”召開,而且距離上次調價時間尚短,考慮到國內經濟和社會公眾的承受能力,國家發改委很可能將本輪調價延后“兩會”閉幕再執行。
就調價幅度而言,按正常情況來算此次調價的幅度應在400元/噸左右,但是考慮到每次國家上調價格都有所保留,且目前正面臨“春耕”用油旺季,我們預計此次上調的幅度將有所減小,且柴油的漲幅或將小于汽油的漲幅。
調價窗口打開,國內市場啟動
隨著調價窗口的開啟,國內成品油市場的調價預期也是越來越濃烈,各方經營單位在調價預期下還是有所動作的。
市場價格方面,大部分地區主營單位此前柴油按量優惠政策均已取消;汽油方面也有所上推,如華南地區和華北地區近期上推汽油價格20-100元/噸不等;地方煉廠近期亦是不斷上推汽柴價格,與上周末比,山東地煉汽油平均漲幅在150元/噸左右,柴油漲幅在100元/噸,部分廠家因價格上漲較高,目前已經暫停對外報價。
市場資源方面,隨著調價預期的漸濃,國內供應商的惜售心態漸顯,局部地區已經縮緊資源,加之進入3月份,國內煉廠迎來檢修高峰期,后期資源供應減少的預期或將使主營供應商延續資源縮緊之勢。
市場需求方面,雖然南方連續長達2個月的陰雨天氣對終端需求的恢復有所抑制,不過貿易商受調價預期的支撐囤貨積極,導致主營單位是“客存”滿滿,如江蘇中石化目前客存量在7萬噸左右。
資源價格改革成“兩會”熱點,成品油定價機制有望年內揭幕
是的,自從2011年10月9日的發改委借調價答記者問中表示“成品油價格機制完善改革正在進行中,將擇機推出”,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便“如箭在弦”;之后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將加快推進資源價格改革;此次兩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在政協小組討論后透露,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會抓緊時機推出,已經將有關方案上報國務院。種種跡象預示,新一輪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大幕有望在年內拉開。
不過就現下的環境而言,雖然目前國內的CPI已經降至4%下方,國內實施成品油價改的條件比較合適,但是目前由中東地緣政治引發的國際油價不斷彪高,對于成品油價格仍有較大的風險。所以卓創目前尚不是發改委定價機制完善改革推出的合適時機。
機制改革方向確定,具體措施還有待定奪
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方向,現在已經是比較明了的,那就是:未來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縮短調價周期,改進調價操作方式,提高機制運行透明度。
在縮短調價周期方面,一方面有可能是將22個工作日縮短為10或是14個工作日;另一方面,“4%”的油價參考幅度也可能有所下降。
在改進調價操作方式方面,一方面會考慮到掛靠油種,或有所改變;另一方面,那就是定價權操作和調價權下放的問題。
此次改革或只是冰山一角,后期完善空間仍存
就此次改革的整體方向而言,我們發現此次成品油價格完善改革主要是針對消除現行機制的兩大弊端?
一是消除現行定價機制中的“滯后因素”。二是讓定價機制更真實地反映煉油企業的成本及變動。
不過改革的最終指向,仍是價格形成的市場化。價格的市場化改革更離不開相關機制的配套改革。
成品油流通領域多元化主體的培育是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的前提。
目前我國石油進口、煉油等環節的管制權限仍未放開,民營企業仍無法自如的參與到成品油市場環境中等等,這些都或是后期定價機制完善改革的方向。
另一方面,等政府退出價格形成機制后,我們還需要采用金融、稅收、財政補貼、法律等多種手段對價格的波動進行規制。(原標題:發改委調價為“兩會”讓路 定價機制完善如箭在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