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后,滬深股市調整,銀行股卻成為亮點,浦發銀行板領漲,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情況,又將持續多久?大眾證券報和財信網記者統計發現,近15個交易日里,漲幅遠遠跑贏同期大盤和其他綜合指數,有的銀行股甚至創出了階段新高。
銀行股逆勢逞強
數據顯示,自5月5日至5月24日的15個交易日里,上證指數下跌2.02%,深證成指下跌3.3%,中小板指數下跌1.75%,創業板指下跌3.36%,滬深300指數微漲0.58%,而同期中信銀行指數則上漲4.19%。昨日銀行股再度發力護盤,至截稿時,張家港行、吳江銀行、常熟銀行等10只銀行股漲幅均在2%以上,而上證指數漲幅只有0.22%。
值得一提的是,多只銀行股已在這波上漲行情中創下階段新高。其中,招商銀行表現尤為出色,近6個交易日連續拉升,昨日盤中更創下22.66點的七年以來新高,近15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17%,距離25.59元的歷史高點僅剩一步之遙。此外,工農建三大行也都在近期創下了2015年8月以來的階段新高,三大行近15個交易日的累計漲幅分別為6.24%、5.42%、5.09%。
低估值、業績優成發力主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銀行股在弱勢行情中逆勢稱雄,一路飄紅?有分析人士指出主要源于三大原因。
首先,低估值。Wind數據顯示,目前銀行股的平均市盈率也就7倍左右,平均市凈率不到1倍。除去張家港行、江陰銀行、無錫銀行、吳江銀行、常熟銀行和杭州銀行6家銀行外,其余19家銀行市盈率均在10倍以下,最低的華夏銀行市盈率只有5.64倍。市凈率方面,交通銀行、光大銀行、中國銀行等13家銀行市凈率不足1倍。這樣的估值相對于中小市值股票來說,洼地效應毋庸置疑。
其次,業績優。股市看得是預期,此前市場普遍擔心銀行股不良率上升及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等,但隨著年報和一季報的落地,銀行展現出盈利的穩定和不良率的邊際下降,市場的看法也逐步轉向樂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招商銀行。憑借著一季度接近200億的凈利潤,同比增長8.87%的“里程碑”式業績在二級市場上大放異彩,迭創新高。
最后,調倉位。一方面,基金實在無法忍受中小市值股票的持續下跌,轉而買入銀行等低估值大盤藍籌;另一方面,打新資金出于“打底倉”的需要,首選配置流動性好估值又低的銀行股。另有數據顯示,資金普遍謹慎心態下,5月15日以來銀行股的融資凈買入額接近9億元,遠遠高于其他行業板塊。
短期參與“走一步看一步”
對于在MPA監管以及金融去杠桿背景下,銀行股的強勢表現能否延續,機構看法各異。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楊榮表示看好二季度銀行股的表現,因為溫和去杠桿政策基調已經確定,流動性風險發生概率為零,行業面也出現一些正面積極變化,銀行股超跌反彈勢所必然,他首推大行中的建設銀行以及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常熟銀行。
中投證券分析師張鐳則明確表示在去杠桿環境下,大行處于相對利好地位,而城商行將面臨更大調整壓力,他預計大者恒大的分化格局將持續,推薦關注招行、建行以及受益于地區經濟回暖的南京銀行。
國金證券分析師劉志平較為關注農商行,他指出在目前已上市的5家農商行中資質排名依次為:常熟銀行>無錫銀行>張家港行>吳江銀行>
江陰銀行。
記者注意到,雖然不少機構認為銀行股的估值修復行情或將延續一段時間,但也有分析人士提醒說隨著中小市值股票的持續下跌,投資價值的恢復,市場不排除出現風格轉換的可能,因此投資者在短線參與銀行股上漲行情的情況下還是要“走一步看一步”。
股市行情后市,我們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