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科技快速發展,人工智能(AI)猶如一陣颶風正在刮向各個領域。在教育行業,以大數據、AR/VR等為代表的前沿科技正在與教育進行深度融合。與此同時,在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教育國際化也從輸入輸出走向合作共建。
“科技不僅能夠沖破教育的時空限制,還可以更好地與人的體驗和情感融合,進而觸達教育本質。”斯坦福大學虛擬人工交互實驗室杰里米·拜倫森教授在近日舉行的2017ASU-GSV美國教育科技峰會上表示,VR可以讓學習者在虛擬世界體驗真實世界中的情感,依此可對學生進行同理心教育。
與會者表示,大數據是AI的一個核心命題。未來AI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技能的掌握或將有一個實時數值進行評估。對大數據在教育中的應用趨勢,除了積累數據量,更需要尋找和運用針對學習者的“對”的數據,關注大數據在情境化學習中的應用,結合認知科學等前沿研究幫助學習者做出更好的決策。
好未來CTO黃琰認為,AI與教育結合是必然趨勢,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教師和家長會更精準地了解學生,否則因材施教無從談起。在他看來,未來教育是人機協作模式,AI不是替代老師,而是避免老師做低附加值工作,為老師賦能:一方面讓優秀老師的教學效應最大化,另一方面縮短一般老師到優秀教師之間的路徑。中國教育在AI方面的優勢在于擁有足夠多的數據和洞察力。
教育科技方面的進步,是中國引起西方矚目的另一個原因。EdtechEurope發布的《2016教育科技趨勢報告》中顯示,縱觀全球,雖然北美仍是教育科技創新步伐的領導者,但亞太地區增速最快,年增長率達到20%,2020年將占據全球教育科技市場的54%,其中中國將成為新型教育技術的領先者和未來備受關注的焦點。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埃里克·拉文表示,“從商業角度講,啟動一個重要的教育科技商業模式是不容易的。但我看到有不少商業模式剛剛起步,卻已經融到C輪,擁有優秀的產品并且有相當盈利空間了。我不知道現在中國的教育機會有多大,但最令人興奮的教育機遇就在中國。”
目前,中國教育輸出已經開始。比如,此前由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和藍象資本運營的互聯網教育未來工場國際孵化器與美國紐約教育基金LearnStart達成合作。2016年5月,少年商學院成立北美研發中心,為7到16歲留學預備學生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國際課程與實踐項目。10月,VIPKID宣布建立北美教育研究院,51Talk宣布計劃在美國建立K12教育研究基地。未來之星代表團發起者好未來,也在美國、以色列投資了多家前沿科技公司,并與國內業務進行整合。
“在技術驅動教育變革的時代,也是民間教育力量推動中外教育急速發展的時代。新型教育科技公司為代表的民間力量成為中外教育交流的新動能。”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任孟山如是評價。
在CourseraCEO里克·萊文看來,中美教育系統存在不少深層次差異。中國學生吸納和掌握知識的能力非常出色,美國更重視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二者存在較強的互補性,也給它們進入彼此的教育市場帶來挑戰。
原標題——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結合成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