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實現區域協同發展已提升為重要國家戰略,因此,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逐步深化,我國未來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風口’將是這個區域。”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上市公司來說,誰把握住這次機會,誰就將站立潮頭。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A股上市公司中屬于京津冀地區的概念股共有392只,各個行業均包括其中,但整體來看,醫藥生物、公共事業、房地產、交通運輸、化工、計算機等上市公司居多。
梁海明指出,對相關上市公司來說,應該積極爭取這個機會,把上市公司最好的資源、最好的產品用到京津冀的建設上,但也需要注意,要和其他企業強強聯合,形成一個良性競爭,要有包容的心態、開放的心態,只有各企業聯合起來取長補短,企業的“蛋糕”才能做大、做好。
申萬宏源(5.510, 0.00, 0.00%)認為,近期雄安新區的設立,給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再次注入了新的動力,預計雄安新區起步期基建投資規模約563億元,遠期基建投資1.2萬億元至1.9萬億元。按照2015年出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目標,2017年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將取得明顯成效,這是一個重要節點,因此,雄安新區的設立非常及時,而且要求今年有成效。通過國家級新區的帶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將繼續提速提質。
申萬宏源指出,京津冀地區研發和轉化能力強的公司在政策和業績上將受提振。未來雄安新區是建設重點,環保、建設和央企總部遷入帶來機會,今年北京重點工程中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副中心建設的投資達732億元,而通州和雄安新區的三年基建投資將超過1400億元,中長期投資超1萬億元。產業上,北京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河北今年重點項目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占80%。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將形成眾多產業集群、園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應服務業。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得到政策扶持和傾斜。
一位不愿署名的券商研究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上市公司要關注以下四大主線,找到自己的定位,第一是大基建需求鏈;第二是環保投資鏈;第三是創新驅動產業鏈;第四是產業升級轉移服務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