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日,工信部發布了第四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目錄車型共包括了96家企業的453款車型,其中純電動產品共93家企業的407款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共17家企業的44款車型,燃料電池產品共2家企業的2款車型。截止2017年5月2日,2017年工信部累計發布4批次推薦車型目錄,共包括136家企業的1473款車型。
補貼目錄車型數量可持續,新能源行業景氣有望環比回暖
進入2017年第四批補貼目錄車型數量為453款,目前2017年前四批累計補貼車型數量達到1473款。由于2016年頒布的累計五批次補貼目錄需要重新審核調整,我們認為大部分去年入圍車型今年也將再度申報,但新目錄審核標準趨嚴,考慮到部分去年申報車型無法達標,同時廠商新車型規劃持續,大致參照2016年五批次累計進入補貼目錄的2196款車型數量衡量2017年累計四批次補貼目錄車型的政策實施進度。現在累計補貼車型僅達到去年數量的67.08%,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新能源專用車分別達到2016年累計補貼車型數量的83.65%、59.44%以及87.56%,從政策實施進度來看,乘用車與專用車政策推進較快,客車相對較緩慢。后期補貼目錄中客車車型數量占比有望持續提升,2017年各大主流整車廠商新能源乘用車投放力度加大,同時考慮到廠商新車型規劃,預計后續將高頻次持續釋放補貼車型數量,帶動新能源產業鏈季度景氣度環比提升。
補貼車型分化,關注客車與專用車
前四批新能源補貼目錄車型數量分別為185、201、634以及453款車型,2017年補貼目錄重新調整后累計進入補貼目錄車型數量達到1473款。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新能源專用車以及燃料電池客車前四批累計數量分別達到174、926、373以及3款,商用車,乘用車累計數量占比分別為88.19%和11.81%,分化較為顯著。
2017年首批新能源補貼目錄中乘用車和客車數量相當,在第二批目錄中出現數量分化。第三批補貼目錄中新能源客車進入數量高達454款,相比第二批增長2.54倍,同時以新能源物流車為主的新能源專用車數量大幅度增加,相比第二批增長2.83倍,乘用車進入目錄數量基本持平上批。第四批補貼目錄車型持續分化,整體而言第四批進入補貼目錄車型數量仍然維持高位,在總體補貼車型不及第三批634款車型的情況下,專用車補貼車型數量持續增加,第四批次專用車數量占比到達34.73%,相較第二批次、第三批次分別提升16.32pp與12.37pp,政策后期有望重點關注純電動物流車。
商用車宇通車型數量占比最大,乘用車吉利車型占比最大
商用車方面,目前宇通客車和中通客車進入補貼目錄車型數量最多,達到98款車型,其次是廈門金旅為95款車型。乘用車方面,吉利、比亞迪和長安進入補貼目錄車型分別為17、16和14款,遠多于其余乘用車廠商。
重點關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高補貼目錄占比標的
我們的觀點:新能源汽車產業經歷了爆發式增長、查騙補的整頓,2017年1季度銷量大幅低于預期,隨著補貼目錄的逐步出臺和完善,我們預計新能源汽車產銷環比逐步改善,3季度有望迎來快速增長。在補貼下降的背景下,短期來看,產業鏈通過技術、效率提高,緩解部分補貼下降壓力,產業鏈相對景氣的環節是上游的礦產資源、鋰電生產設備,而中間電池材料、BMS、電機控制器等領域壓力加大,但由于前期盈利能力較強,仍能保持一段時間較好的盈利水平;整車企業新能源汽車板塊短期主要是靠補貼、限牌城市需求,短期壓力大,但是由于產業集中度提升,議價能力逐步加大;下游新能源汽車運營領域,仍舊是實現汽車銷量的突破口,尤其是在補貼政策調整后(非個人用戶累計行駛3萬公里后才能拿補貼),對運營汽車相對有利,但是運營由于規模較低、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大部分仍處于不盈利狀況,后續有望逐步改善。此次新能源汽車補貼目錄出臺,有幾個特征:1.目錄數量多;2.部分前期被整改的企業重新進入申請名單當中;一定程度上反應行業加快進入有序發展狀態,具體投資主線:
主線一:從產業鏈角度來看,短期來看,補貼下降的壓力傳導需要一定時間,產業鏈中游盈利能力較強的電池、電機、電控等企業仍具備較大的投資價值;中長期看,關注產業鏈兩端鋰礦、整車龍頭企業。
主線二:從補貼目錄數量來看,新能源客車與專用車補貼目錄車型數量后續將持續放量,重點關注新能源客車龍頭宇通客車以及新能源物流車高占比的整車;乘用車領域關注吉利、比亞迪、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