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開始“瘋”投,天使輪與A輪,半年時間20億+資金進入市場。
在部分破局者眼里,無人貨架是一門好生意,經營成本低,無需租金,終端為無人零售,能解決傳統便利店的兩個大問題:房租高與人工成本高。所以在部分投資人眼里,無人貨架就是新零售,可以彎道超車傳統便利店。
到了2018年,無人貨架整體陷入行業低谷。
1、2018年1月,猩便利在行業內最早做出調整,屬于戰略性調整。模式升級為“便利-蜂窩”模型,放緩三四線城市的擴張。
2、2018年3月,便利蜂內部員工爆料,除現有的8個智能貨柜試點城市及3個欲鋪城市之外,剩余38個已鋪設簡易貨架的城市將全部撤站。
3、2018年4月,果小美發布公告,宣告正式戰略轉型。放棄無人貨架賽道,轉型為社交型電商。
2017年,資本進入傳統便利店的并不多,公開的有兩家,很有代表性。
便利蜂2017年2月9日,由前去哪兒CEO莊辰超宣布投資3億美元創立便利蜂便利店,并收編了以王紫為首的鄰家便利團隊;鮮生活2017年10月29日:鮮生活宣布與綠城物業、上海易果成立的合資公司將與摩根斯坦利簽署交易協議,將以8400萬美金擬全資收購好鄰居。
以上信息發出一個明顯信號:外行跨界進來整合便利店。
2018年,風投資本進入傳統便利店明顯加快進程。
西安每一天2018年3月:宣布獲得2億元A輪投資,領投方為春曉資本。2017年底連鎖門店總數超過1000家,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
福建見福便利店2018年4月:融資2.4億元,投資方為紅杉資本,估值12億。
北京131便利店2018年4月,天使輪融資4000萬元,投資方為春曉資本。
武漢Today2018年6月1日宣布完成3億元B+輪融資,估值超30億元,投資方為美國泛大西洋資本集團(General Atlantic)。半年前的2017年11月20日,Today便利剛剛完成2億元B輪融資,由信中利集團領投,A輪領投方紅杉資本跟投,當時估值已近20億元。
云兜便利店2018年6月2日:融資1億,新南方領投,弘道資本跟投。
2017年下半年與2018年上半年發生了幾十億融資,簡單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便利店,當下正是機會!
如果深度一點分析資本的投資路徑,便利店并非所有人的機會。
1、2017年之前,便利店領域極少獲得風險投資,為什么如此?因為行業難賺錢,投資回報周期太長。比如:三大日系便利店進入中國至少十幾年,只有全家開始盈利,羅森預計2019年整體盈利,711中國還不知道什么時間開始盈利。
2、2017年,風投資本投向無人貨架幾十億,外行跨界整合傳統便利店(領家與好鄰居),而很少投向傳統便利店。說明什么呢?或許是資本感受到了便利店已經開始醞釀大變局,但希望由外行來破局。
3、2018年,風投資本才真正進入傳統便利店,錢并不多,10億級別,而且估值也不高(除了武漢TADAY便利店)。說明什么呢?傳統便利店有價值,或許更多的是被整合收購的價值。
所以,傳統便利店老板們不要高興的太早,便利店大戰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