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先后有華夏幸福轉讓股權融資、中弘股份出售項目紓困,天津最大國有房企天房集團被爆出總負債超過1800億元,可能存在信托違約風險,引起了市場對房企融資壓力的擔憂,并讓市場開始關注房企債務風險。
即便是碧桂園、綠地等龍頭房企,也在不惜犧牲規模和利潤快速回款,堅決執行“早銷、多銷、快銷”的回款策略,開發商資金鏈問題再度浮出水面。
6月22日,由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撰寫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道(2018)》發布,其中提到,“一些房地產企業負債率較高,償債壓力較大”。有分析稱,這是央行自2004年發布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以來,首次警示房企高負債率風險。
Wind數據顯示,從2005年一季度以來,地產行業的資產負債率一直在走高,從起點的57.54%已漲至2018年第一季度的79.42%,達到200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增長幅度近22個百分點。
Wind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136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負債率達到79.1%,創下2005年以來的最高位。在這136家上市房企中,負債超過百億元的房企總計為67家,占比49%;負債超過300億元的房企有37家,占比為27%,其中,恒大、萬科、碧桂園位列前三,分別為151955.44、9786.7億元、9330.57億元,負債均超過9000億元。
到了今年一季度末,房企資產負債率上升至79.42%,房企負債率創下13年新高。一季度末,資產負債率超過80%的A股上市房企近40家。
一直有行業龍頭之稱的萬科,公布其前4月銷售額為1961.5億元,可謂業績亮眼。與此同時,截止1季度,樓市資本論獲悉,萬科的總負債達到了驚人的10289.27億元,連同84.04%的負債率水平,均已創下公司的歷史新高,更是讓吃瓜群眾驚呆了!
1萬多億的高負債是什么概念呢?按2017年我國城市GDP做對比,可以排在擁有765萬人口,湖南省會長沙市(10200億元)的前面,位列全國14名。
拿2017年我國各省份GDP來對比,緊跟新疆(10920億元)之后,可以直接排在甘肅省(7677億元)和海南省(4462.54億元)的前面,接近海南省的3倍。就是說海南人民3年辛勤勞作創造的財富,才能填平那些“萬億”房企的負債。
你以為,“負”富可敵省,敵城就完了嗎。那你可就小看那些破萬億的房企了。
按2017年世界各國GDP數據做對比,已經與新西蘭(1721.15億美元,合人民幣10900億元)不相上下,并遠超知名石油富國科威特(1417億美元,合人民幣9053億元)。
有人解釋說,負債率高是因為規模擴張的必然結果,可是無限擴張并非誰都能吃得消,如果資金周轉快尚可,否則很容易出現斷裂的風險。過去開發商們為了追求規模化,不惜一切代價舉債拿地甚至地王,最后又趕上房地產調控,限購限售限價等政策讓過去沖動的開發商陷入了尷尬境地。資金成本上漲,負債率持續走高。
如今已經有傳聞一些房企資金鏈出現問題,接下來會有哪些大房企暴露出更多的風險危機呢?
高杠桿是高利潤、高回報的重要實現途徑,對房企具有很大誘惑力。房企負債具有數量大、期限長,受宏觀經濟和政策影響大、風險高等特點,決定了絕大多數房企貌似實力強大,實際上卻很脆弱,成了名副其實的外強中干。
千方百計降低資本負債率,成為多數房企財務工作的重中之重。眾多房企該如何面對此困境,這是整個行業都必須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