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抄襲和不要臉著稱的營銷大號差評在新一輪融資中遭到眾多內容原創作者的口誅筆伐,并可能導致融資計劃流產。但,這并沒有影響差評的抄襲行為,反而令后者更加肆無忌憚。
5月24日,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差評A輪融資的消息傳出后,引發軒然大波,最終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公開承認在這個case上騰訊沒有做好盡職調查,未來會解決好這個問題。
就在馬化騰表態后不久,騰訊發布公告,稱公司將重啟更加嚴格的盡職調查程序,如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騰訊將協商退股。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即使騰訊表達了重啟盡職調查的態度后,差評依然沒有對過去長久以來的抄襲行為進行反思和道歉,并且繼續高調洗稿。
今日,差評的官方賬號更新了一篇文章,主題為:“有一個互聯網墓地,埋葬著1059個‘死掉’的產品”,作者署名世超。
長庚君發現,這篇文章與科技媒體Pingwest在一年前發布的一篇文章多處雷同,已經不再是通常意義的洗稿。Pingwest當時的文章標題是:“這里有個互聯網墳場,收錄1000多個你可能曾天天用的產品”。
悲哀的是,即使騰訊騰訊沒有通過對差評的盡職調查而放棄本次投資,也不會影響差評的未來發展。
多位投資圈人士向長庚君證實,以現在差評擁有的粉絲數量和現金流,在資本市場上是人人追捧的創業項目。
一位曾經與差評接觸過的投資人告訴長庚君,即使騰訊出于保護企業名聲的角度沒有投資差評,這家創業公司也可以輕而易舉完成融資。
對方透露,他當時了解到的數據是,差評的現金流充沛,粉絲忠誠度極高,拓展的電商業務也被投資人看好,從這些數據看,無論媒體如何批評,甚至騰訊放棄投資,都不會對這家公司產生太多影響。
該投資人透露,在差評的本輪融資中,有多家機構沒有獲得認購額,如果騰訊退出,這些機構可能會跟進爭搶份額。
聽到這些消息后,長庚君只能感慨,名聲對大公司而言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創業公司豁出去不要顏面了,似乎名聲也就不重要了。而輿論的譴責,很多時候也挺無力的。
這種公司只要不像小藍車那樣自己作死,沒人能拿他們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