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聯網圈出了兩個大新聞。第一是阿里全資收購餓了么,后者或將與口碑、盒馬鮮生一起成為阿里新零售的排頭兵。第二是樂視復牌后,利潤、股價瘋狂下跌,賈躍亭或將被迫平倉,并可能最終失去樂視的控制權。
阿里收購餓了么后,最恐慌的莫過于美團和其掌舵者王興。7輪融資后仍在瘋狂擴張的美團點評,與“生態化反”的樂視極其相似。而隨著阿里新零售陣地日益鞏固,美團即將可能面臨的問題,注定要比樂視更嚴重。
沉迷業務擴張,以拉高估值為核心
2017年10月,美團宣布了最新一輪40億美元的融資。面對外界上市對賭的質疑,王興表示,40億美元融資金額并不高,“美團點評原有業務經營狀況好轉并不需要持續融資,融資更多是投入新的業務。”
隨即,美團點評內部進行了新一輪的架構調整,此次調整的主要動作便是設立新到店事業群、新零售及打車事業群。從這當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出美團仍然堅持無邊界擴張。
此次美團又組建了新零售和打車事業群,包括核心業務外賣也并入其中,同時將到店綜合與到店餐飲合并。一而再再而三的調整,每次都在資本驅動下重構業務,將邊界一再拓展,業務走向混亂。
盤點美團這些年來的業務,就像樂視的生態化反一樣。可以說是遍地播種,然而開花結果的卻寥寥無幾。除了外賣和到店業務外,還有旅游、打車、票務、美業、家政、共享充電寶、生鮮電商,涵蓋了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雖然這些舉動顯著地拉升了美團的估值,卻暴露出美團內部戰略混亂,盲目擴張的嚴峻問題。奉勸王興一句也適用于賈躍亭的話:一個企業的偉大絕對不是堆砌出來的。
新業務進展緩慢,核心業務節節敗退
如此多的業務,卻經不起細細推敲。新業務進展緩慢,中途夭折的不少,傳統核心業務這邊也節節敗退,拱手讓出了曾經的優勢。
2017年11月,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兼餐飲平臺總裁王慧文發出內部信,宣布結束餐飲平臺“松鼠便利店”和“共享充電寶”兩個項目的試點運營,并代表公司管理團隊談到了公司對新業務的探索。王慧文坦言,與外界看到的成功發展起來的業務相比,其實美團還有更多業務探索不成功被關掉了,其中包括早餐外賣、排隊機、WiFi等近10個業務。
上線半年的打車業務,從始至終只開了南京一城。北京杭州成都等7個核心城市,開通服務的信號對外放了不少,但打開頁面始終是醞釀中,即將開放。競爭對手除了滴滴之外,曹操專車、首汽約車倒是發展迅速。
而美團號稱要與盒馬抗衡的生鮮超市:“掌魚生鮮”也是漏洞百出。沒有太多創意,仍然偏向于傳統超市,線上線下融合不夠。自身運營經驗的不足、以及生鮮供應鏈等短板問題顯著。
要成為一家有護城河的優秀企業,最重要標準是“主營業務高毛利而且絕對壟斷”。回頭看美團手上的一堆業務哪項能絕對壟斷?酒旅能力壓攜程、干掉飛豬嗎?又有哪項業務是高毛利?到店業務中,團購模式已經是窮途末路,無論是GMV和交易量都被口碑反超。外賣業務和餓了么的廝殺不止,如今餓了么被阿里收購,新一輪的補貼大戰隨時可能開展,美團又靠什么支持?第八輪的融資嗎?就連曾經瞧不上的淘票票,也在2018年春節檔期實現對美團的反超。真的想問問王興:心里還有底,手里還有錢嗎?
企業文化冷漠排外,核心人員頻頻出走
除了業務上的諸多問題,美團的企業文化和團隊也在遭受越來越多的重創。2017年年中,美團網智能餐廳事業部總經理殷志華在其團體微信號發文宣布離任,成為繼COO干嘉偉、SVP呂廣渝之后的第4位高管,這樣月均流失一位主干的速度,令媒體笑稱美團是“史上高管流失速度最快的互聯網公司”。
從王興為代表的極客文化和干嘉偉為代表的銷售文化之間的矛盾,到美團3號人物銷售副總裁、創業元老楊俊離職,再到如今美團高管的離職。美團的內斗,其實從未平息過。
一位內部人士稱,王興老婆郭萬懷獨攬財務和人事大權,招致感一手打造美團地面部隊的干嘉偉賭氣出走。一位原點評系總監離任后通知友人,“點評的人普遍看不慣美團的做派,業務不講邏輯,搞小圈子密室政治。”經過幾番清洗,美團點評高層構成了一個以王興、郭萬懷、王慧文等幾團體組成的小圈子,偌大的美團點評,決策盡出于此數人。致使于美團外賣前初級運營總監馬宏彬分開時,曾表達對美團點評極度絕望,“在美團,你基本摸不到王興他們那個小圈子。”
所有的事業,興旺的基礎是人事,衰敗的原因也是人事。在美團內憂外患的嚴峻局面之下,王興和他的“小圈子”如果再不有所作為,美團恐怕將成為樂視第二,而王興的《九敗一勝》,也將改寫成《十戰十敗》了。